活力門事件在日本引發加強監管爭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06:5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袁蓉君 日本“活力門”事件被曝光已經一周了。雖然對活力門公司的調查正在進行中,尚無法得知該公司造假的問題到底有多少、涉及面有多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活力門”事件已經引發了日本各界對加大證券監管機構權力和獨立性的爭論。同時,25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認為,該事件對日本經濟、金
在上周東京檢察機關發現了日本網絡公司活力門公司的問題并搜查了該公司辦公室之后,日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SESC)的職責便成為討論和研究的話題。本周一活力門首席執行官和3位公司高管人員被捕,使日本各界呼吁加強金融監管機構的能力建設和獨立性的聲音此起彼伏,盡管迄今仍未提出什么具體建議。 “我們有必要考慮在多個方面加強(證券監督委員會)”,日本金融廳長官五味廣文24日表示。當天,日本政府官員開始討論擴大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以便更好地在上漲的股價吸引更多普通百姓進入股市時保護他們的利益。張季風對記者表示,日本在經歷了“金融大爆炸”改革后,金融監管已經強化了不少。在戰略上的強化已經完成了的今天,日本不會因為“活力門”事件而對監管架構進行大調整。當然,在某個領域,比如證券業,加強監管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般而言,SESC如果發現某個公司有問題,會將其移交給日本檢察機關進行正式調查。但在活力門事件中,檢察機關卻率先采取了行動,這使日本的證券監管機構頗為尷尬。東京的檢察官以懷疑其違反日本證券法為由逮捕了活力門高管。他們聲稱,活力門利用不當的會計手法并散布虛假信息以提高公司在2004年的市值。這些指控與幾年前在美國發生的“安然”事件有驚人的相似。東京證券交易所24日將活力門歸入需要特別監督的股票類別,顯示該交易所正在考慮將其摘牌。鑒于投資者仍在拋售活力門股票,交易所還宣布限制活力門股票的交易時間。24日活力門股票下跌了31%至每股176日元,比1周前的702日元大大縮水。 很多批評家指出,日本監管機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間存在較大的權力差異。日本財政金融大臣與謝野馨22日在一個電視對話節目中以美國證交會為例,表示日本亟待加強監管能力。日本經濟新聞本周發表文章呼吁緊急立法以重組日本SESC,將其改革成為一個與美國監管機構類似的更加獨立的實體。 毋庸置疑,作為市場監管者,SESC的能力在很多方面都不如SEC。在日本,金融廳為日本的市場制定規則,SESC作為金融廳的附屬機構,其主要職責只是執行這些規則。而與日本大相徑庭的是,美國的具有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雙重權力。在日本,SESC雇員主要監督企業、投資者活動,或股價操縱、內部交易、偽造聲明等證券經紀業務。當他們認為擁有足夠證據時,會對違規者發出警告或采取行政罰款等措施。但是,鑒于SESC的工作是在金融廳領導下進行的,金融廳負責監管整個金融業,這意味著它不是像SEC一樣是獨立的機構。日本有學者認為,如果要履行作為市場監管者的職責,SESC顯然需要更大的獨立性。 固然,一個更龐大的SESC不會必然導致該委員會更加有效。在美國,不管擁有多少資源,SEC也不能避免像安然、世通這樣的公司欺詐案。但是在日本,市場監管者的歷史要短得多,很多人認為,為SESC爭取更多的資源將是一個好的開端。目前SESC有307個職員,而SEC有雇員3865人。SESC透露,SESC原來計劃在今年4月1日開始的下一財年增加62人,由于預算的限制,目前已經縮減至11人。 除了對市場監管可能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外,“活力門”事件對日本經濟、金融,乃至政治的影響都不會很大。 因在去年9月的眾議院選舉中力邀“人氣”頗高的活力門公司總裁堀江貴文加盟,為自民黨壯大聲勢,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23日在國會遭到了日本反對黨的猛烈“圍攻”。有些人擔心,堀江出事會不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引發日本政壇的動蕩。對此,張季風表示,這種擔憂沒有必要。首先是因為,堀江在選舉中最終落敗,未能當上國會議員,即使是選上了,作為下級議員,他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其次,堀江參選時的身份是無黨派人士,與自民黨、民主黨都沒有什么關系;第三,在經歷了去年提前大選的風波以后,小泉的政治實力正處于旺頭上,而反對黨民主黨目前的情況是一團糟。“如果是小泉直接將堀江扶植起來,并與他在經濟存在利益關系,那么,‘活力門’事件將在日本政壇掀起軒然大波,但現在尚沒有跡象表明他們之間有這種關系”,張季風如是說,并對目前一些媒體大肆炒作“活力門”事件不以為然。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活力門公司是如何造假的,但是,如果真的像日本媒體揭發的那樣,活力門虛報數字推高股價,進而用高股價套購其他企業,這是很惡劣的。中國企業可以從中汲取的一點教訓是:不管是網絡公司還是金融企業,都應踏踏實實地搞好業務,絕對不能造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