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減輕外國上市公司負擔以爭奪中國上市資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14:25 證券時報 | |||||||||
□黃格斯 【新聞事件】 據外電報道,美國證交會擬減輕外國上市公司申報負擔,在紐約上市的外國公司,將可以通過更為簡便的途徑,終止代價高昂的在美財務申報義務。
根據美國現行規定,即便一家外國公司終止在紐約上市,它可能仍必須無限期地繼續向美國證交會(SEC)遞交財務報表。但是,預計美國證交會將于下周提出改革上述規定的方案,作為幫助美國交易所贏得新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方式。 日前國際資本市場上有兩件事特別有趣:一是香港交易所(資訊 行情 論壇)主席李業廣在盤點港交所成績時,直言港交所深度可媲美國際主要市場,自豪和快樂溢于言表。這不奇怪,香港股市近兩年融資成績斐然,今年全年甚至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名;另一件事就是美國證監會考慮修改有關規定,減輕針對外國公司的財務申報負擔。 這兩件事情看似無關,然而背后都與一個共同因素有關———對中國上市資源的爭奪。近些年來,香港市場吸引內地上市資源成效卓著,特別是今年,A股市場因股改而暫停后,國內大型企業均直接將香港當作上市首選地,僅最近一段時間,前往香港的大型企業就有神華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中國遠洋、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建設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和東風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特別是建行巨型IPO的成功,更是令香港市場占盡風光。 與此同時,美國市場在吸引中國企業方面卻似乎進展不順,今年除若干家小型企業登陸納斯達克外,紐交所在吸引中國大型企業方面幾乎陷入停頓,特別是原計劃同步在紐交所上市的建行最終獨取香港,對紐交所觸動不小。內地企業漸漸視紐約為畏途,個中原因除中介費用高昂外,信息披露苛刻、程序復雜乃至法律風險難控均是考慮因素。此次美國方面計劃采取的措施,動作雖小但針對性很強,其目的直指中國等國家的上市資源。 事實上,參與爭奪中國上市資源的不只香港和美國,倫敦、東京、多倫多乃至新加坡無不將吸引中國企業當作重要工作之一,特別是倫交所,去年以來就對中行和建行頻拋橄欖枝,甚至以甜言蜜語相“誘”。 內地企業赴海外上市雖對提高企業形象有一定好處,但對整個資本市場而言,事實上構成一種“錯配”,其負面效應不可低估。A股邊緣化不僅不利于金融中介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大量實力雄厚、盈利能力強的優質企業棄主場而奔客場,導致了內地股市缺乏代表性,投資者無法分享經濟高速增長成果,其結果是對投資者吸引力下降,而資金匱乏更無法承受大型上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行業(如電信、石油石化)的巨額利潤主要來自壟斷地位或自然資源的廉價使用,它們海外上市不僅導致國內投資者不能分享其利潤,還常常要受制于國際投資者的壓力,默默承受壟斷價格難以削減的惡果,形成國內消費者承受壟斷成本,國外投資者分享壟斷利潤這種極不公平的局面。 企業棄近取遠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A股市場始終將大型企業上市視作負面消息,一有大型融資消息傳來,股市必報之以下跌。這種局面的形成固然與歷史上諸多違規圈錢對投資者傷害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心態確實也存在非理性成份。經過幾年的調整,A股泡沫已基本擠掉,監管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而準備上市的企業中,很多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企業,如果輔以更多刺激資金流入的政策,讓這些企業回到A股主場,將有利于激活整個股市。誠如是,則是投資者之福、中國資本(資訊 行情 論壇)市場之福、中國經濟之福。而要做到這些,當務之急就是改變對大型融資活動不分青紅皂白抵制的觀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