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生還是死 各方觀點迥然不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6:42 《全球財經觀察》 | ||||||||
就在中航油事件還處于模糊狀態之時,保釋在外、被停止了一切權力的陳久霖已經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多的關心集中于該公司是走向結束還是走向新生 文 王愷 發自新加坡 崔忠亞 姚淵 發自上海 死亡還是新生?這是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核心問題所在。根據《全球財
重組:新加坡輿論一律 在新加坡,國有企業比私企發展得更好,新加坡人對國有企業的滿意度很高,所以中航油航油壟斷經營者的特殊身份并未被人所詬病,反而成為目前普遍的希望寄托。龍籌股的光環再次被放大,無論是新加坡政府還是大小股東,包括新加坡的分析師們,一致要求拯救該公司。 在12月20日晚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舉辦的討論會上,有500多名該公司股東參加。一位黃姓股東說:他是在中航油召開股東交易大會時買入的1000股,但是很快暴跌,使他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損失巨大。目前,他最希望的就是中國政府出面拯救該公司,“否則龍籌股市場以后就沒有了”。他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這場討論會是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在中航油事件發生后召開的第九次會議。而在此前召開的會議上,中航油母公司中航油集團董事長莢長斌發言時說到一定要拯救該公司,中小股東普遍把希望寄托在中國政府出面拯救該公司之上。 新加坡本地分析師吳俊剛強調龍籌股的重要性,“拯救該公司,對中國和新加坡都有重要性,目前新加坡市場上的龍籌股已經舉足輕重,對新加坡股市的發展大有好處。而且龍籌股發展得好,更多的中國公司才能在海外集資,不拯救該公司,會打擊中國的聲譽。” 吳俊剛的看法代表了新加坡本地分析師的主流態度。 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是新加坡非機構投資者組成的協會,主要目的在于為投資者提供咨詢和法律服務。該協會還探討了法律解決中航油問題的可能性。他們請到的律師哈里士古馬卻否定了通過法律爭取利益的方案,他認為,按照已經看見的材料是沒理由法律解決的。因為現在的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希望它的母公司和債權方合力重組公司,這對小股東是最好的出路。 與國內輿論不同,中航油現象并沒有被當成國有企業的致命問題,而是被視作個案。證券投資者協會會長大衛杰樂對《全球財經觀察》分析:“這事件只是一個特殊例子,陳的不誠實和母公司無關,和其他中國公司無關。現在的局面中國政府一定要管,因為是政府所屬的企業,我們對淡馬錫的介入也滿懷信心。”對于可能出現的破產局面,大衛杰樂雙手一攤:“那中國的股票普遍就完了。” 由于利益牽扯不同,即使是卷入較深的新加坡交易所,也不避嫌疑對《全球財經觀察》書面答復說:中國航油事件引出了一個問題,但是否有必要加強新加坡交易所的監管規范,要等到普華永道和商業事務局的調查結束后才會明朗。因此現階段討論監管規范的修改為時過早。新加坡交易所將在調查結束后,與相關當局一起檢討是否有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必要。 對于怎樣看待中國公司的海外上市,新加坡交易所的行政總裁謝福華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部分,新加坡交易所是一個國際市場,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國內交易所。在不降低上市標準的情況下,中國航油的事態發展不應當阻礙將新加坡建成一個國際股票市場的努力。” 對待中航油母公司態度的變化也微妙地反映了新加坡對此事件的普遍態度,莢長斌剛到新加坡時,關于商務調查應沒收其護照的輿論甚囂,而現在,正在為重組努力的他反倒受到各方面的好評,中航油集團的律師洪柄棣特地出來澄清:目前所有的調查都集中在陳久霖和幾個交易員身上,與母公司其他成員無關。而母公司在知情情況下出售股票給機構投資者的一大問題居然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被普遍忽略了。 新加坡華僑證券的執行董事、國際CFA機構成員葉忠發號召新加坡的股東們:“股東們目前什么都不要做,要向前看,相信公司重組是唯一的出路。更多的中國公司也有透明度不夠的問題,但是我們要相信中國公司的潛力,他們的背后是國家。”很明顯,龍籌股之所以成為新加坡股票市場上被看好的企業,原因就是其背后的國家支持。市場分析師們的看法是:“擔心中國政府不施援手的人可以放心,中國政府肯定會以資金注入的方式拯救該公司。負責國有企業的國資委和財政部不會袖手旁觀,以往有過政府對中國銀行注資的先例。” 新加坡要求重組中航油的聲音如此一致,是因為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此事對新有利無害。而中國國內關于國企管理的制度性討論,當然不在他們的議事范圍之內。 破產:債權銀行的態度 但是,要求中航油破產的聲音也沒有消失,中航油的債權方始終在此問題上緊逼不放。中航油公司新聞發言人云大衛對《全球財經觀察》說:“每天晚上開會的主要議題就是應付債權方。每天拿方案,被推翻后再拿出新的,他們希望能拿到最多的好處。” 在新加坡法庭提出中航油債務重組計劃延期到2005年1月21日,召開債權人大會時間放寬到6個月后,雖然部分債權人同意延緩,但是數家債權人立刻反對。代表SK能源亞洲公司的陳平真律師館聲明:六個月的時間太長了,他的客戶(即SK能源亞洲公司)追討的數目很大,在供給中航油的燃油業務中,SK能源亞洲公司占了40%的份額。該律師館隨即表示:“我們客戶希望能在更短時間內提出債務重組計劃,相信能夠收回全部債款。” 像SK能源亞洲公司這樣的債權人并不是個案。目前公開追討債務的公司和銀行還包括:三井公司、新加坡石油、倫敦標旗銀行,以及法國興業銀行領頭的貸款財團所委派的律師等,據說總數目已經達2.5億美元。 較早向法院申請讓中航油破產的倫敦標旗銀行和中航油在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的對手印尼薩提亞資本是目前仍然比較緊張的債權人。薩提亞當時準備出售被中航油收購的新加坡石油的股票,結果中航油的毀約,導致其損失一億多美元。這也許是所有債權人中討債理由最不充足的了。但新加坡法院已經受理此案件。只不過由于重組期間無法執行而被擱置。 更多的債券方拒絕發言,直接的答復是:在重組方案沒有出臺前,我們還在等待中。 新加坡分析師傅來興認為:目前的情況,讓其破產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新加坡市場上類似的案例并不少見:著名的巴林銀行案件,之后發生的德國MGRM集團投資案、美國桔郡破產案件、日本大和銀行債券投資案都說明了這點。他認為目前新加坡的主流觀點說明中小股東對中航油預期過高,他的觀點是:這家公司為什么要繼續活下去? 傅來興很明確地說:中航油母公司雖然在新加坡表示積極處理這一事件,但也對股東說過,期望值不要太高。 中航油集團另起爐灶? 中航油集團最近的一系列動作也暗自傳遞著某種信息,似乎印證了傅來興的分析。 12月11日,中航油陸地石油公司在京掛牌之后,12月16日中航油海天航運有限公司又在上海成立,中航油對外宣稱,這是其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總部位于上海的中航油海天航運公司,將首先承擔航空油料的水路運輸,然后逐步拓展到成品油運輸市場。 對于海天航運公司的成立,是否有取代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進口航油的職能?負責新聞溝通的羅衛東對《全球財經觀察》解釋說,海天的主要業務是國內沿江、沿河、沿海的航油運輸。目前還沒有吃下海外市場的計劃。此前有媒體分析說,海天航運有關進口航油水路運輸,一部分外包其他企業,另一部分則由海外供應商自己直接運輸,在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上都有風險。海天的職責,就是收回這些油運的外包業務。 羅衛東接著表示,正因為如此,海天公司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之間,除了都屬于中國航油集團之外,再沒有別的相干之處,因為海天公司本身不是一個跨國公司。 對于陸地、海天公司成立的時機,輿論認為是中航油危機公關的一部分。而羅衛東不同意這種說法。他指出,關于陸地、海天的戰略部署,是在2003年就做出了的,那時還沒有眼下的危機,并且這些計劃也通過了國資委、發改委的批準。中航油原來業務十分單一,容易受到上、下游的波動。因此有了實施“相關多元化經營”的要求,包括通過逐步收回油運外包業務來打通中間的運輸鏈條,同時也可以降低經營風險和運輸成本,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海天就按照中航油集團的部署,一步步發展起來,年底正好遇上了新加坡事發,所以其中“并沒有刻意的成份”。 事實上,作為母公司中航油集團,新加坡公司現在已經成為附骨之癰,盡快擺脫也許是其最好的方案,但如何行事還要看國資委的臉色和債權人的態度。在所有的壓力中,來自新加坡股東的壓力可能被排在最后。 國資委操刀重組? 就在重組方案不見端倪,破產方案悄聲不聞的時候,中國國內的聲音也許更值得關注。其實,即使是新加坡本地市場的普遍聲音,也是將希望寄托于中航油的國資背景上的。然而,一開始的消息是中國石油界的幾大巨頭拒絕參與重組。12月初,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表示不愿介入此公司重組。中石化一名高管表示:“虧損金額這么大,要接手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而國內的分析師依據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的話認為:將來一旦牌照放開,中航油的壟斷優勢喪失,而缺乏完整石油產業鏈的中航油肯定沒有出路。 與此同時,中國國資委新聞發言人也強調:中航油的行為是嚴重的違規操作行為,但是,債務重組是盡量減少各方損失、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似乎隱約透露出不同的意思。而中央黨校周天復副教授的說法也因此流傳:就是不能讓外國資本撿了便宜去,應該本國資本去自救。 而最新的消息是,中國兩大石油巨頭中石油和中石化將參與重組。“盡管現在還沒有列出時間表,但對中航油的重組會很快進行,重組的問題不大。”12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部部長王志剛向《全球財經觀察》透露了這次重組的最新想法。 按照市場通常的游戲規則,中航油真正老板國資委完全可以負有限責任而任其破產,而國資委推出兩家石油巨頭來重組比他們塊頭小許多的中航油,完全是出自大局的考慮。 市場上一直存在對中國國企公司治理方面的疑問,這種國有股情緒使得中國的海外上市公司股價穩定性很脆弱。王志剛告訴記者,一旦任由中航油破產,必會讓股民擔心,進而讓在海內外上市的眾多國有股陷入被動。 到今年8月,全國國資資產總額達到16萬億,中央管理的國企資產總額也達到8.9萬億,而其中,上市公司、特別是在海外的上市公司是這龐大體量中的“肥肉”,“像中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公司的資產是整個集團資產質量最好的”,如果僅僅因為中航油一個小小的瘡口就波及國資最富有活力的部分,這是國資委不愿意看到的。 國資委的構想是:重組各方可能會按市場規律,以股份的方式分割新加坡中航油公司。這個股份,可能會從母公司對中航油所擁有的60%股份中分割,至于早前被認為會介入重組的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這次重組中也會讓它參與其中,但所得到的股份不會很多,更不會得到控股權。 據《全球財經觀察》了解,可能參與重組的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的態度是:有參加重組計劃的可能性,而且,最低的參與份額是5000萬美元。“關鍵在于中航油母公司是否能提出符合商業利益的建議。” 王志剛告訴記者,參與重組的幾方內部可能會就重組弄一個方案,但現在正式的重組還沒有開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重組方案將會權衡各方利益。 聽到這個消息,最高興的應該是母公司的領導層了。12月初,由于擔心中航油會被放棄,母公司就宣傳:自從去年8月以來,中國國內市場航油價格一直沒有和國際接軌,國際航油市場價格上漲幅度為59%,國內只有27%,本公司以大局為重,承擔了上億元銷售價格倒掛帶來的損失。在母公司網站上的這條消息暗示性明顯:就是說該公司作為國家企業,為國家蒙受過損失;現在出事了,國家也應該負責。這句話終于有了兌現的時刻。 目前,國內龍籌股在新加坡交易所重新大行其道,多數已經回彈,不少還收復失地。代替陳久霖成為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會長的中遠投資總裁季海生也就此宣稱:“我們覺得中航油事件只是個案,我們對中資企業的新發展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