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打爆了中航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5:02 《商務周刊》雜志 | ||||||||
絕非很多人以為中航油的是“判斷”上失誤,嚴格地說,中航油不是被別人“打爆的”,它應該是屬于“自誤” 無論是做期貨,還是做股票,人們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兩個怪圈:一個是無形中被市場情緒控制的怪圈;一個是以為期貨真有技術因素在內,陷入市場所設下的重重陷阱。
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通過新交所發布公告:公司正在尋求“破產保護”,以免受債權人起訴。此前公司出現了5.5億美元(約合45億人民幣)的石油衍生工具交易上的虧損。 剛剛被解職的中航油總裁陳久霖在給新加坡法院的陳述中稱,一開始進入石油期貨市場時,中航油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相當于200萬桶石油。正是在這種暴利的驅動下,才會越陷越深。 期貨并無絕對的保值功能和避險功能,因為你要“保值”、“避險”,其前提首先是要有等量的“對手盤”,才能形成“零和游戲”。 正常的期貨避險合約,大多“踏雪無痕”,“點到為止”——必須如此,才能有人為你的損失“埋單”(價格避險功能)。否則不但不能避險,而且會造成風險的快速聚集,市場發生大面積的“隱性穿倉”,進入到一個永遠無人承接籌碼的“價格死谷”。 以中航油為例,如果他不入市“做空”(即賣出航空成品油),航空成品油的價格也永遠不會被買家推上高位。其中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原油期貨的價格,并非被買方推上去的,而是被賣方推上去的——只有存在足夠大的“對手盤”,才能保證安全的交割量,才有“真實的錢”可以“結算”(賠付)。 我們以中航油為例:設其保證金為4.5億美元,保證金比率10%,那么,如果航空成品油價格下跌10%,中航油贏進4.5億美元;反之,如果航空成品油價格上升10%,中航油就會全部輸光。 但是,在期貨市場,如果交易雙方不能匹配,價格將不可能在“無人區”停留,隨著交易中的某一方向的交易越來越少,這個價格就會被后面的交易“沖掉”。 所以,究竟是誰“打爆”了中航油,答案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嚴格地說,中航油不是被別人“打爆”的,它完全屬于自誤——“人見利而不見義,魚見餌而不見鉤”。 今年以來,原油期貨行情,出現了少見的大行情。自4月底開始,原油期貨就從32美元開始,一路不回頭地向上推高,1月份,紐交所原油最低價格每桶還是29美元,但至10月,盤中曾經摸高到每桶55美元以上,雖現已回落,但振幅曾經達到90%。 有人以為原油期貨暴漲,原油生產國家都賺錢了,其實并非如此。產油國一般都是“天然空頭”,持有“不間斷的空單”,所以是損失方——如果我們不考慮“再銷售價格”以及原油類股票價格的上漲,產油國將在交易中回吐很多利潤給消費國,這是“套期保值”的基本機制。 中航油應該懂得,在歷史上,所有的大行情,一旦發生“多逼空”,都是空頭慘敗,空頭不可能繼續交易。此時,無論多空,最終都會陷入結算困局,逼倉的最后結果,是“強者傷,弱者亡”,絕大多數的頭寸將會被市場所消滅。 “多頭不敗”的問題,相當復雜,但最主要的,就是要考慮“對手盤”,如果空頭太弱小,當然也就無法壓住價格,這個不用說,價格由多頭“控盤”。 如果空頭比較強大呢?這也好辦,只要有更大的多頭力量,進場對賭,就會形成“多逼空”,多頭同樣可以吃掉空頭;而且,交易價格只有在多頭的“平倉”以后——對多方而言就是賣出早先持有的合同,才會回落。 中航油所交易的品種,是“硬商品”,而且是戰略資源,本來就沒有足夠的空頭進場交易。而且中航油也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與多頭相比,空頭再大,你也是“小品種”。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每一次大的行情,只要交易所不限制資金進入,都會引發對多頭有利的局部行情,很難見到空頭獲利。 當然,事情到此地步,并不算完,這還不是最終結果。當空頭崩潰以后,多頭也有顧慮,就如眼下的中航油一樣,它還有一條“絕戶計”:尋求破產保護。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多頭也將無利可圖,貓咬尿泡,只賺一場空歡喜。 似乎是歷史的輪回,同樣是在新加坡,10年前是巴林銀行,這一次輪到了中航油。巴林銀行的賭徒里森出獄以后,在一家很小的電影院當引位員,他在工作之余,寫了一本書,名為《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銀行的》。回頭一望,紅塵滾滾,黑幕重重,什么英雄狗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罷了。 說穿了,期貨交易并不神秘,中航油的問題不是出在期貨本身,而是從進場時就昏了頭,想獲取并不存在的暴利,以至于自已打爆了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