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東窗事發源于貸款審查 30美元看空釀巨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06:5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據新加坡一位期貨經紀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未經證實的消息:法興業銀行首揭中航油巨虧“面紗”;國有企業境外子公司從事境外期貨交易凸現監管難題 國際金融報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下屬新加坡控股子公司中國航油出現的巨額期貨虧損事件,目前
中航油的巨額虧損被喻為第二起“巴林事件”。傳言這家承擔著中國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燃料油采購任務的公司,之所以東窗事發是由于銀行的貸款審查。 據新加坡一位期貨經紀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法國興業銀行在對中航油一筆約500萬美元的貸款審查中,最早發現了該公司在倫敦石油交易所以及紐約石油交易所從事期權交易的大量虧損頭寸。這些頭寸分布在多家銀行。該消息還未得到法國興業銀行的證實。 另外,這位經紀人指出,中航油是通過多家經紀公司從事原油期貨期權交易的。作為現貨商,中航油在30美元左右建立了大量的賣出期權,從而導致在本輪上漲過程中的滅頂之災。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航油公司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后者在去年獲得了中國證監會批準從事境外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資格。 中國1998年再次開放境內國有企業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大門。之前一些國有企業在境外期貨交易中的虧損迫使政府一度叫停了該項業務,當時影響較大的事件如株洲冶煉廠曾在LME的期貨交易中損失高達14億元人民幣。 為了防范期貨投機交易所帶來的巨大風險,按照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對于申請該項業務的企業實施嚴格的審批制度,并且限定獲得資格的企業僅能從事與生產經營的產品或所需的原材料有關的品種的套期保值交易。目前獲得該項業務資格的企業不超過20家。 另外,這些企業不但需要申請套期保值的資金額度以及頭寸,每月還必須向證監會以及外管局詳細匯報期貨交易的頭寸、方向以及資金情況。以上的管理辦法被企業認為是過于嚴格,但無需懷疑的是,如果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從事期貨套期保值的風險可以忽略。 如果按照套期保值的角度來看,負責為航空公司提供燃料油的中國航油集團如果從事期貨交易,只可能買多,而不是賣空。 事實情況是,不論是從交易規模,還是交易的方向來看,中航油都是在進行巨大的投機活動。據中航油的公告,自2003年以來,公司的利潤結構中,原先的核心業務如中國進口航油采購和國際石油貿易僅僅分別占到總利潤的16%,而公司依靠投資獲得的回報則已經占到公司稅前盈利的68%。 中國航油集團與其控股公司中國航油的期貨交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目前尚不得知。由于中航油屬于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的監管范圍之內。但問題是,如果國有企業為了逃避監管,在境外注冊一家公司從事期貨交易,那么如何來防范這種危險?這正是中航油事件給予我們的警示。 相關專題: 最新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