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鄒華發自上海
在11月30日中國航油(ChinaAviationOil)公布在投機性石油衍生商品交易業務上遭受5.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后,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紛紛大幅下挫,由于大量新加坡中、小投資者在中國航油股票上有所交易,因此投資者紛紛開始拋售中國上市企業股票。
近日,包括中國航油等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中紛紛出現問題,《第一財經日報》專門就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公司的治理問題采訪了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博生導師汪康懋教授。汪教授在新加坡工作多年,與新交所關系密切。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航油”事件的發生?
汪康懋:這個事件發生應該說是不奇怪的。第一,因為中資企業在海外做期貨本來風險就是很大的。中國航油在3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在國際期貨市場做空,而國際石油價格一直上漲,他們投資的方向一錯,必然會出現巨額的虧損。因為我們不是期貨市場的供應國,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市場的走勢,所以就算我們在國際期貨市場中操作,也不能做空交易。
第二,我們現在的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陷入了一個誤區。現在企業有錢在海外進行收購的時候,最好能收購純經營性的公司,這種公司的泡沫相對地要少很多。如果我們去收購上市公司,就會出現市盈率很高,要價也很高的情況。這個就明顯的會影響到中資公司的贏利情況。
第三,中資的上市公司,一定要首先做好本身企業的治理。我們看到中國人壽、創維數碼先后被投資者起訴,包括現在的中國航油,這些公司的事件并不是一個偶然。我們很多中國企業以為走出國門,依然像在中國A股一樣,可以有一些不規范的情況發生。但是,在國際上如果你的公司一有不規范的行為發生,必然會被媒體曝光,從而導致其股票價格大幅下挫。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中國航油”事件會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資企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汪康懋:我們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主要是制造業企業,所以總體上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從心理層面來說,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投資是有負面影響。投資者會認為中國航油是中國最好的企業,居然還會出現這么大的虧損,明顯就是中國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很差,雖然中國航油邀請的都是所謂的“外籍人士”來管理公司。就比如中國航油的期貨投資,如果他們只是做做產品的套期保值也就罷了,但是這么大的投資居然沒有風險控制委員會來控制企業的風險,顯然是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