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已在美國上市的歐洲企業處境尷尬
●如果繼續在美國掛牌,其費用成本已明顯偏高
●申請摘牌、逃離美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國際金融報記者 祁和忠 綜合報道
到美國上市,曾是很多海外企業的夢想。不過,自從美國國會為了防止2002年類似安然公司(Enron)或世通公司(Worldcom)這樣的丑聞,于2002年頒布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后,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已在美國上市的歐洲企業發現自己陷于這樣一種困境:如果繼續在美國掛牌,其費用成本已明顯偏高;但申請摘牌、逃離美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據美國法律,一家公司一旦在美國掛牌上市,就不可能很快退出來。只有當它們能夠證明,持有它們公司股票的美國投資者少于300家時,它們才能結束在美國的上市。如果不是這樣,它們就必須繼續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嚴格規定履行有關義務。
現在,英國互聯網公司(Last-minute.com)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從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成功退出。為了退出納斯達克,Lastminute.com公司發起了一場非同尋常的訴訟程序。在長達四個月之久的時間里,該公司寄給銀行和經紀人數百封信,以查找他們的美國投資者。雖然銀行不樂意提交有關的情況,可Last鄄minute.com公司也不放棄。結果清楚地證明,他們投資者的數目遠遠低于300家這個令人痛苦的界限。
退出納斯達克的收獲是巨大的:該公司節約了100萬美元,因為他們不必再為美國監管當局那嚴格的會計制度和管理規定付費了。該公司的股票依然在倫敦交易所進行交易,多年來,Lastminute.com公司在倫敦交易所一直高居標價榜首。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有這樣的幸運。法國的高級消費品康采恩LVMH公司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想從紐約股市退出,但一直不知道,有多少美國投資者持有他們公司的股票,因此至今仍必須向美國監管當局提供各種財務會計報告。
紐約Linklater的一位律師埃德·弗萊施曼表示,現在有5、6家公司想摘牌退出,有的或者干脆就不來上市了。在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之后,保時捷立即放棄了在美國上市的計劃,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險公司英國Benfield集團則寧可將自己的股票放在倫敦交易。
最近,德國財政部長漢斯·艾歇爾在訪問美國期間,專門同紐約交易所主管JohnThain會晤,一起討論被困在紐約交易所的德國公司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