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股轉融通 市場手段割高價發行毒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 01:4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日前由《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擬定的IPO改革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具備“能做空、限超募、罰變臉”等多重制度創新,一經公開便引起市場的強烈關注。

  IPO改革提案中,最大的制度創新便是讓新股提前轉融通,給新股增加做空機制,以完全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高價發行的弊端,同時還能制約非理性“炒新”。通過對高價發行產生的誘因詳盡闡述以及與存量發行做出對比,《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認為,新股轉融通不僅能抑制高價發行,還能減少發行人過度包裝和造假的利益訴求。通過增加新股流通籌碼、引入做空機制,機構詢價不再肆無忌憚,炒新資金也必定受到制約,不能“只手遮天”惡性爆炒。

  高價發行似“毒瘤”

  IPO重啟以來,新股高價發行一直是一顆“毒瘤”存在于發行市場,僅在2010年四季度,新股發行市盈率就被三度刷新,沃森生物(300142,SZ)的133.8倍、星河生物(300143,SZ)的138.46倍以及新研股份(300159,SZ)的150.82倍發行“市夢率”驚呆整個A股市場。其后這3只個股高開低走,從K線圖來看,它們重復著破發的故事。

  而去年以來,雷曼光電(300162,SZ)、先鋒新材(300163,SZ)、鐵漢生態(300197,SZ)3只新股發行市盈率依舊過百,整個2011年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達到46.13倍,遠遠高于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與此同時,包括通源石油(300164,SZ)在內的17只新股發行價均高于50元,如今,這些頂著高價發行光環的個股基本處于破發狀態。

  業內人士認為,高價發行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大肆“圈錢”的工具,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多方面造成的,IPO改革制約高價發行已是箭在弦上。

  高價發行的四大“驅動”

  對于導致高價發行的原因,當前市場眾說紛紜!睹咳战洕侣劇范喾搅私獠⑼ㄟ^數據佐證發現,真正“催生”新股高價發行的,主要有四大因素。

  首先,獲得高估值的新股,幾乎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流通股本小,特別是創業板公司,它們的流通市值小,容易被資金操縱。2011年A股市場新股平均發行規模約5870萬股,在54只發行市盈率超過60倍的新股中,有52只新股發行股本都低于5870萬股,占比高達96.3%。其中,發行市盈率超過90倍的6只新股中,發行股本最大的尚榮醫療(002551,SZ)首發發行量僅為2050萬股,而發行股本最小的東方國信(300166,SZ),首發發行量則低至1018萬股,網上申購股本僅為818萬股。

  在發行價格上,2011年發行價格超過50元/股的17只新股中,只有華銳風電 (601558,SH)、森馬服飾(002563,SZ) 以 及 雙 星 新 材(002585,SZ)3只新股的發行量超過5000萬股,其余14只新股平均發行量不足2000萬股!

  第二,在新股高價發行中,發行人、承銷商以及機構等都存在利益空間。對于發行人本身來說,新股發行價高,公司的融資金額自然將越高;對于承銷商來說,融資金融變多,其獲取的承銷費也自然“水漲船高”。而對于詢價機構來說,高詢價將發行價格提高,即便中簽待到解禁,他們也能因為高價發行而將解禁股份賣出好的價錢。

  第三,機構詢價報高價,所承擔的風險并不大。從現行新股發行制度來看,機構網下報高價,并不意味著其一定要花高價認購新股,不用承擔高詢價的風險;同時新股網下配售目前采取搖號中簽的方式,高詢價的機構不一定會中簽。

  第四個因素是,炒新缺乏制約。臨時停牌或發澄清公告,都不能解決資金集中狙擊的問題,在運用行政手段的同時,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才能治本。

  存量發行或增加造假訴求

  高價發行因素繁多,應如何抑制這一狀況?當前市場最主要的觀點是以存量發行的方式抑制高價發行。但是,《每日經濟新聞》通過研究分析發現,存量發行或許并不是解決高價發行的有效方法。

  顧名思義,存量發行就是上市公司原股東在公開發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誠然,存量發行有助于增加新股流通籌碼,但這也加快了股東減持速度,可以讓其更快地套現了結。這將加大其過度包裝或造假上市的利益訴求,不利于證券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鑒于此,《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認為,實施新股提前轉融通更能起到抑制新股高價發行的作用。在新股上市時,原始股東可將所持50%股份提供給證券公司,進行融券業務,股份所有權并不改變,但增加了新股的供給量,而且增加的量遠遠超過存量發行增加的量。如此一來,在機構詢價階段,必須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做空力量,上市后籌碼稀缺的情況將有所改善。同時,二級市場的投機者乃至網上申購者,都不得不考慮這一因素,使得投資更加理性。這一改革還將避免大股東提前減持套現,完全以市場化的方法,來解決發行人過度包裝和造假帶來的利益訴求。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