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
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新股發行申購中,部分投資者一直存在著打新情結,認為打新無風險且收益穩定,于是不管發行價格高低,盲目參與新股申購。回顧近年來投資者打新收益情況,我們發現,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新股申購并不是一筆無風險收益的投資,新股申購和其他的投資一樣,也是風險與收益并存,風險還不斷加大。展望未來,中小投資者如繼續盲目參與新股申購,將面臨很大的風險,甚至產生虧損。因此,投資者應秉持價值投資理念,謹慎做出新股申購決策。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新股申購存在風險
投資有風險,新股申購也不例外,在國外成熟市場是這樣,在我國也一樣。據李特和韋爾奇(JAY R. RITTER IVO WELCH,《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定價和配售的概述》,2002)的統計,1980年至2001年,在美國市場發行的6249只新股,約有14%的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約有16%的新股上市首日不漲不跌,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為18.8%,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是常見現象。
再把視角拉回來,看一下我國的情況。2004年,蘇泊爾和美欣達的上市,打破了新股不敗的神話,兩家公司上市首日分別下跌8.27%和9%,接下來發行的雙鷺藥業甚至出現了主承銷商包銷接近16.55%新股的局面。當時新股發行采取的市值配售方式,在新股申購風險凸顯的情況下,投資者采取了放棄繳款的方式冷對新股申購。雖然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特別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之前,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絕跡,但2010年以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成效凸顯,發行定價市場化程度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比例逐步增加,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比例分別為7%、30%。如果將時間延長至上市后三個月,則2011年新股破發比例將達68%。同時,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也逐年收窄,2009年、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分別為74%、42%、21%。
新股頻繁破發已經讓打新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按上市首日破發新股的收盤價計算,2011年網上打新的投資者浮虧額達70億元;如果將時間延長至上市后三個月,則有123只股票跌破發行價格,網下配售的機構投資者浮虧53億元。面對新股破發潮,部分基金公司本著謹慎參與的原則,公開宣布暫停申購新股或大大加強新股申購的內部風險控制。
新股申購收益下降
與風險增加存在必然性
分析新股申購風險增加、收益降低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隨著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入,發行定價一步到位,新股上市后的上漲空間收窄。2009年,證監會啟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后,2010年、2011年滬深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為59倍、47倍,最高的個股達151倍,由于市場的階段性不成熟,部分新股發行價格遠高于二級市場的估值水平。新股發行市盈率顯著高于二級市場估值水平。而2009年以前,新股發行市盈率大部分在30倍以下,甚至低于二級市場同期估值水平。新股的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顯著增加了新股申購風險。
二是市場監管日趨嚴格,新股上市首日的非理性炒作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以來,深滬交易所紛紛加強了上市首日的監管。深交所對上市首日股票全部實施了重點監控,當盤中股價出現異常波動或過度投機時,將對股票實施臨時停牌,其目的是警示交易風險,避免出現中小投資者不顧“炒新”風險、盲目跟風“博傻”而損失慘重的情況。隨著監管措施不斷強化,新股炒作逐步降溫,上市首日漲幅顯著降低。
參與新股申購
應把握的幾點原則
面對新股申購風險的變化,投資者在參與新股申購時應審慎決策,注意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一是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據統計,中簽新股基本上在上市首日賣出,打新目的普遍為投機性買入。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投機的風險,要以價值投資理念做出是否參與新股申購的決策。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屢屢挖掘出有長期價值的股票,獲取超額收益,根本原因在于堅持價值投資理念。
二是認真分析公司基本面、避免盲目跟風。投資者參與新股申購前應結合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經營業績、發展前景和潛在風險、機構研究報告等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避免跟風、盲目參與新股申購。
三是增強新股申購的風險意識。隨著發行制度改革的深化,新股發行價格將更加貼近公司的投資價值,對于股票上市首日的嚴格監管將會長期存在。因此,類似2009年以前打新的無風險收益將不復存在,未來新股申購將會風險與收益并存。
四是冷靜面對市場熱捧的股票。對于市場高度熱捧的新股,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脫離公司基本面的估值,切忌以投機的心態參與打新,否則很可能會承受巨大的損失。歷史經驗表明,熱門股的價格往往會被高估。
(系列宣傳文章之四)
本欄目文章僅為投資教育之目的而發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深圳證券交易所力求本欄目文章所涉信息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欄目文章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