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尚倫
滬深交易所掌門人上周末齊齊向新股詢價機構缺乏自我約束的現象“開炮”,讓業內震驚。
從統計來看,在新股詢價過程中,報價機構的報價經常高得“離譜”。其中最“離譜”的報價為永利帶業(300230),該股票在今年5月招股時,上海海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給出28.5元/股的報價,與永利帶業12.9元/股發行價相比,高出120.93%。
首發平均市盈率仍逾46倍
“目前IPO上市首日市盈率與當前市場整體板塊市盈率比較,主板差了近4倍,中小板差了1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總經理張育軍上周末說道。
在新股改革將繼續深化的時候,詢價機構的陣營即將迎來洗牌大考。
自2009年下半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后重啟以來,A股上市公司隊伍中新增了724名新成員,合計募集資金額接近萬億元,達9552.305億元。
但在增加了如此龐大的上市公司體量之后,A股的總市值卻回到2009年11月新股發行重啟后不久水平。至昨日收盤,滬深兩市總市值為22.9425萬億元;截至2009年10月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21.5892萬億元,并于11月底總市值達23.59萬億元。
從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來看,截至上周末,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價為14.01元;對比2009年10月底時的平均股價,當時為13.72元,11月底為15.7元。
雖然決定股價的因素不單是上市公司的質量水平,但中國IPO使用的是證監會審核制,對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最高把關者在專家云集的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至少,對于這些審核者的專業水平,投資者不能不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回顧歷史數據可見,在A股股權分置改革階段2005年到2008年間,IPO的發行市盈率(PE)歷年分別是20.434倍、24.447倍、29.666倍和26.738倍,并沒有任何一年超過30倍的。
而在2009年新股改革啟動后,當年雖然僅有半年的新股發行,但全年IPO市盈率居然高達53.334倍,2010年的IPO市盈率達到了59.204倍,今年為止的首發市盈率依然有46.564倍。
2009年啟動的新股發行改革共分為兩輪。第一輪的最大看點是,向網上申購的散戶傾斜,實施了分開網上和網下申購參與對象,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等措施;第二輪的最大看點是改革詢價環節,實施了引入網下配售搖號機制;擴大詢價機構范圍,增加“第七類”詢價對象;引入中止發行制度;公示詢價機構具體報價等措施。
在向網上申購傾斜后,由于發行價屢攀高峰,至昨日收盤,依然有366只新股和次新股處于破發狀態。這些新股的平均首發市盈率為55.66倍。
機構詢價頻頻高價出手
為壓制新股首發“三高”現象,證監會在2010年11月啟動第二輪新股改革。然而,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說:“基金公司網下詢價階段,報價存在定價不合理或高估現象。”張育軍更是進一步提出,“要問一問哪些分析師在力推高價股、哪些基金公司在追高?”
上海財匯數據的統計情況顯示,在改革后兩年時間里,詢價機構報價平均偏離值(與最終發行價對比)最高的基金公司是匯豐晉信。匯豐晉信的報價平均偏離值為7.87%,偏離幅度最高的一次是對佰利聯的報價,旗下一個配售對象報70元/股的價格,最終佰利聯的發行價定于55元/股。“跑偏”第二名的基金公司是東吳基金(微博),其間報價的平均偏離值為4.66%。
雖然整體跑偏幅度較大,但相比一些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匯豐晉信的擇取顯得比較嚴謹。匯豐晉信管理了5個配售對象,但參與新股詢價的次數并不多,只有8次。目前,佰利聯目前的股價已經到了110元/股;而另外參與的兩家IPO——依米康和光線傳媒(微博)當前的股價也在發行價之上。
以管理資產規模計,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微博)管理的中信穩定雙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在參與天晟新材報價時,報出價達到基金詢價偏離幅度的最大值。中信穩定雙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給予天晟新材的報價為55元/股,最終天晟新材的發行價格定于32元/股,偏離值高達71.88%;華夏旗下的另外兩個配售對象也為天晟新材報出了50元/股的高價,偏離于最終發行價56.25%。截至昨日收盤,天晟新材的股價為35.45元/股(復權后)。
此外,華商基金(微博)給予豐東股份的報價偏離值也達到了66.67%。豐東股份最終發行價為12元/股、華商基金報價20元/股,目前豐東股份的股價為14.54元/股。
數據統計可見,改革實施兩年的時間里,首發市盈率超過100%的18家、超過50%的有359家。在首發市盈率超過100%的IPO公司中,華泰聯合證券包攬了其中3家公司的主承銷,分別是搜于特、新宙邦和三維絲;平安證券(微博)和國信證券分別主承銷2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