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郭嫻潔
推出國際板的條件基本成熟,雖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推出是遲早的事。預計年內推出幾無可能,最大可能是在2012年推出,并且在市場偏暖的情況下推出。
國際板將開通之聲再次響起,A股應聲大跌。11月30日,上證綜指在前一交易日反彈后,本有望筑底成功,誰料當日暴跌,盤中最多下跌93點,逼近前期低點——2307點。
此次暴跌是自2307點反彈以來的第二次暴跌。而上一次暴跌,即11月16日滬指大跌62.80點,其導火索也是國際板。
國際板的一舉一動牽動著A股的神經,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A股暴跌。國際板對A股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年內推出OR時機未熟
早些年對國際板會不會推出的討論,已變成如今國際板推出是鐵板釘釘的事,因而大家關注的焦點轉向——國際板究竟何時推出?
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國際板的相關消息。
事實上,近年來,關于國際板的消息不絕于耳。
2007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一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大型企業境內上市的步伐,在條件成熟時允許外國公司在內地上市,在境內開設國際板。當年12月,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尚福林公開表示,將鼓勵H股公司和境外公司自主選擇到A股市場發行上市。
2008年1月,上證所研究中心主任稱,能否推國際板取決于監管層的決心,目前已經沒有太多技術障礙。
2009年3月,央行提出,進一步研究紅籌企業回歸A股市場,以及推進國際板建設的相關問題。
2009年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上證所將扎實推進國際板建設。
2009年9月,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上證所將成立國際板,明年初的某個時候有一兩家境外公司上市。
2010年4月,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徐權表示,國際板建設已被列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點工作,證監會已就該板塊IPO制度草案進行討論,年內有望推出。
2010年12月,推進國際板市場建設成為該戰略規劃的一項醒目的內容,被列為上證所近期戰略目標(2011~2013年)之一。這實際上為國際板的推出設定了時間,意味著國際板有望在不久的時間內正式推出。
2011年1月,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已經成立了推進建設國際板領導小組。該工作小組的組長由該部主任童道馳擔任,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徐明等人出任副組長。
2011年5月,尚福林在陸家嘴論壇表示,中國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
2011年6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相關文件,提出要研究建立國際板市場,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2011年11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徐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A股國際板目前已經基本準備就緒,推出國際板目前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上和政策上的問題,只要管理層批準隨時可以推出。
11月30日,市場有傳聞,國際板馬上要走內部流程,預計12月中旬要到證監會內部商議,現在技術方案對接和上市流程已擬定好。很快證監會和上證所一位權威人士表示,該傳聞純屬謠言。
從上述種種消息可以看出,推出國際板的條件基本成熟。雖然目前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推出是遲早的事,管理層也會考慮股市的承受力。換言之,此外,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當今世界上幾十個國家都開設國際板,75%的證券交易所都有境外企業上市。股市交易量排全球前十的證券市場中,僅有中國、印度沒有開設國際板。
筆者判斷,國際板年內推出幾無可能,最大可能是在2012年推出,并且會在市場偏暖的情況下推出。
無度圈錢 市場HOLD不住
官方希望推出國際板,讓A股市場早日與國際市場接軌。但市場并不買賬,只要管理層一提國際板,市場就一片緊張空氣,股指立馬以下跌來回應。這又更讓投資者以為,推出國際板對市場和投資者恐怕是有害無益。那么,投資者為何對國際板猶如“杯弓蛇影”?關鍵問題在于,新股IPO的高速與再融資的無節制,已成為市場的不可承受之重。
上證所理事長耿亮表示,國際板發行辦法、交易規則、上市規則和結算規則等四大法規目前已有初稿,但何時推出沒有時間表,也沒有第一批上市公司名單。為了配合“十二五”規劃,未來5年上證所打算每年有50家公司登陸上證所。
而可以上中國國際板的究竟會是哪些企業?綜合而言,有三類外企可能首先在國際板上市。第一類是香港紅籌股回歸A股。作為行業龍頭的紅籌公司,或將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資”,包括中移動、中海油、聯想集團(微博)、華潤創業等。第二類是在內地擁有大量業務、不單將內地作為其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甚至以中國為主要市場、且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的外國公司,包括寶潔、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家樂福、沃爾瑪,以及從事制造業的西門子、大眾汽車、通用電器、IBM等。第三類是香港的藍籌股,包括匯豐控股、東亞銀行、長江實業、富士康、九龍倉等。
這類公司個個都是響當當的大企業,一旦上市,其融資額會相當驚人。如欲成為上海國際板“第一股”的匯豐控股,融資額在50億美元左右。如果以融資30億美元為中位數,一年上50家,融資總額就是1500億美元,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這相當于2010年排名全球第一的A股總融資額。
這對A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1年,A股總融資額過萬億元幾成定局。從目前看,新股仍是密集發行,并且大盤股將在12月趕集式地發行。11月25日有7家公司上會,5家通過,上會公司如此之多,恐怕不僅A股,連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此外,12月2日,東吳證券趕在新華保險之前擬發行5億股;7日,新華保險發行1.58億股;此后,陜煤股份、中交股份、西部證券等大盤股也蓄勢待發;另40余家已經過會但尚未發行的公司也將趕在年末上場,合計發行股數高達15.6億股。
在如此巨額IPO壓力之下,還要再加個國際板,大盤怎能Hold住?
A股估值或將面臨考驗
市場對國際板另一個擔憂是,有意在A股上市的國際公司,大多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優秀企業,如可口可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基本都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多年,盈利能力持續穩定,治理水平相對透明。個別公司如匯豐控股更是實現了五地上市,其一旦在內地上市,A股現有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估值方面是無法與其相比較的。
據相關統計,目前A股滬市平均市盈率在11倍,深市在22倍,但除去銀行、鋼鐵等少數幾個大盤藍籌板塊的市盈率與國際接軌外,絕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仍過高,尤其是新股發行的市盈率雖有所下降,但仍偏高,普遍以40~70倍的市盈率發行。如此高市盈率的情況下啟動國際板,國際板要么成為外資和大型跨國公司來華高價圈錢的工具 ,要么成為打壓股市的利器。
市場中一句最實在的話是:“匯豐來了,誰還去買A股?”但是,A股的高市盈率問題雖然需要解決,尤其是新股發行的高市盈率,但絕不能讓A股直接“跳樓”,而應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總之,在股市處在跌跌不休的弱勢中時,投資者已是損失慘重,國際板萬萬不可強行推出,讓股民成為更慘的“難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