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在市場各方的滿懷期待之中,創業板終于正式開板。如今,兩年已經過去,創業板到底給市場各方帶來了什么?對于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而言,他們一個個都從中賺得腦滿腸肥,然而對于最普通的廣大投資者而言,兩年前的那種期待似乎早已成為過去,創業板如今留給他們的,或許更多的只是傷害與無奈……
公司笑:海納千億不缺錢
上市兩年來,創業板公司無疑是其中的最直接受益者。截至目前,創業板已經擴容到了271家。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共計融資1915億元,平均每家企業融資超過7億元。
融資數額最大的是碧水源(300070),該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25億元的巨額融資。此外,融資額超過20億元的創業板IPO就達到了8家。
巨額的融資對于這些創業板公司而言意味著什么?以碧水源為例,2009年的年報顯示,公司的凈資產規模只有區區3.38億元,25億元的巨額融資對于碧水源無疑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據。如果將募集資金放在銀行做5年期的存款,其每年能夠產生過億元的利息,這一數據接近2009年時碧水源歸屬股東的利潤總和。
實際上,像碧水源這種情況,IPO募集資金遠遠超過公司凈資產規模的,在創業板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股民哭:破發成災損失慘
數據顯示,兩年來上市的271只創業板個股中,就有209只收益為負值,虧損比例達到77.12%。這也意味著,創業板將近八成的股票破發。
統計顯示,在兩年內股價發生下跌的209只個股中,跌幅最大的為國民技術,上市首日至今下跌65.01%。此外,堅瑞消防、三川股份、世紀瑞爾3只個股累計跌幅也達到60%以上。
為什么創業板公司在二級市場給投資者帶來如此慘烈的虧損呢?有觀點認為,其高估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創業板公司糟糕的業績。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三季度,所有創業板企業今年來平均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為16.65%,低于中小企業板17.17%的平均利潤增長率,也遠遠低于上證A股28.47%和深證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潤增長率。更有數據顯示,僅今年三季度271家創業板公司中就有78家出現虧損,將近1/3的公司業績變臉。不僅二級市場虧損得傷痕累累,投資者從創業板公司拿到的分紅也少得可憐。從成立至今,創業板中有101家公司從未進行過分紅。
中介笑:只薦不保干收錢
券商作為IPO的主導者,也是利益獲得的最大者之一。券商在IPO上擁有不可比擬的壟斷地位,僅保薦和承銷費用就不可小覷。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7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被56家券商保薦承銷,保薦承銷費、發行費用共計126.9億元,平均每個保薦承銷項目能給券商帶來4683萬元的收入。其中,平安證券保薦承銷家數最多,為35家,保薦承銷金額17.9億元。
由此可見,創業板的設立給券商投行業務帶來了新的發展和活力,豐富了券商的收入。其實早在創業板誕生之初,就曾有券商高管預言,保薦創業板的投行業務未來將成為證券公司業務發展的重點。而券商高收入的另一面,卻是兩年來創業板IPO項目的問題不斷。習慣性“粉飾”、“造假”、“過度包裝”的故事在創業板市場屢屢上演,“承而不保”的現象相當普遍。
基金哭:重倉其中難自安
近八成的股票兩年來市值“負增長”,受損的絕不僅僅只是普通中小投資者,不少重倉創業板的基金公司同樣也虧損慘重。
基金抱團重倉創業板個股的例子不少見,大成系扎堆天龍光電(300029)就是一個典型。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大成旗下共有7只基金潛伏在天龍光電,共持有天龍光電1919萬股。
天龍光電2010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在三季度期間大成有3只基金進入天龍光電,持股651萬股,若按照此區間的最低建倉成本價19.2元來算,截至目前,上述3只基金一共至少發生浮動虧損625萬元。
而且,在今年一季度當天龍光電股價身處高位時,大成系3只基金仍然大舉加倉約724萬股,假如按照此區間的最低建倉成本26.95元來算,截至目前3只基金一共虧損6313.61萬元。
創投笑:10倍暴利惹人羨
中介機構中,另一個在創業板斬獲頗豐的機構就是各種股權類投資機構(PE)。這類機構數量龐大、性質繁雜,既有國有投資公司、產業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等組織,又有券商旗下的直投基金躍躍欲試。
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兩年來PE股權投資總回報達到470億元,平均投資回報達到10倍左右,最高回報達到驚人的190倍。此外清科數據顯示,創業板背后擁有PE支持的上市企業達到54.6%,這一數字與國內其他資本市場板塊相比明顯較高。
有業內IPO分析師表示:“這說明創業板很吸引這類股權投資機構,這主要是因為創業板企業成熟性較主板企業低,需要引入這些投資機構。另外,股權類投資機構熱衷創業板,說明創業板的造富效應確實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直投基金由于與券商保薦承銷相關聯,這類投資往往能實現突擊入股,迅速創造出財富效應,但又存在尋租空間,因此一直被各方詬病。
指數哭:弱勢不改底坐穿
從盤面的數據不難看出,自從創業板指數推出以來,創業板的高風險就通過這一指數盡顯無疑。受到資本市場持續弱市和上市公司業績頻繁變臉的雙重打壓,長期以來,創業板指一直遠遠滯后大盤。
2010年6月1日,創業板指(399006)正式上線,基準點位為1000點。時隔一年多后,創業板指上周五收報833點,較推出時的點位下跌了16.7%。而同期的上證綜指只下跌了4.05%,同期的深證成指更是上漲了4.33%,同期的中小板指也只下跌了2.27%。從上面的數據對比不難看出,創業板指大幅領跌各大市場指數。
不可否認,創業板的大幅下跌跟市場的弱勢不無關系,但創業板公司自身的業績不盡如人意,頻繁出現業績變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創業板公司仍然看不到業績回暖的希望,創業板指的底部是否出現,仍然顯得迷茫。
高管笑:紙上財富狂兌現
從一開始創業板便被冠以“造富板”,如今這種效應已經充分顯現,創業板公司的高管和大股東們,絕對是其中的最大贏家之一。
據大智慧統計,兩年間共有83家創業板公司遭到203名高管拋售,套現28.8億元,減持總市值達到104.15億元。其中8家公司高管套現超億元,有7名高管通過套現成為億萬富翁。
從套現具體情況看,天龍光電大股東湯國強以近10億元的巨額套現額度當之無愧地坐上創業板“套現王”的位置;其次是樂普醫療董事蒲忠杰,套現金額高達3.73億元。緊隨其后的是華誼兄弟董事虞鋒、副董事長馬云(微博)和監事Tan Zhi配偶孫曉璐。虞鋒和其母親王育蓮所持股份解禁時間剛到,就陸續減持股份,合計共超過1330萬股,獲得2.92億元。馬云也于去年11月和今年5月分兩次減持股份,套現額為2.68億元。孫曉璐也通過多次減持獲得2.09億元套現。
制度哭:細則殘缺正名難
創業板開板兩年,制度仍然存在嚴重短板,退市細則亟待推出,與中小板的定位區分問題一直不明朗。在專家看來,正是由于在制度上存在嚴重短板,使得創業板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個因“名不正”、“言不順”而嗷嗷叫的怪胎。
“主板股票是連續兩年虧損就可以處以退市風險警示,如今創業板兩年了,如果再不明確退市標準,就很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即已經有創業板企業達到了主板的退市標準,但相關退市標準卻遲遲未見出臺,造成了本該退市的創業板企業仍在繼續上市的情況。”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了上述擔憂。
其實上述分析人士的擔憂不無道理,從今年三季報的情況來看,已經有些創業板公司陷入了虧損邊緣,今年年報不排除創業板會首現年報虧損企業,如果虧損的企業明年繼續虧損的話,是否就具備退市標準,目前還不明確。如今,離退市的現實問題已經越來越近,而制度細則卻至今仍未跟上,在業界看來,這無疑是創業板的一大硬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