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風險控制太嚴格,收費又高。“國內所更靈活,更知道國內企業的各種道道。”
理財周報記者 丁青云/文
人們所熟悉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四大”)正在漸漸被A股淡忘。
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崛起,救活了中小投行,也救活了數量眾多的中資會計師事務所,但四大卻離A股市場越來越遠。
據理財周報統計,今年以來,四大僅成功完成比亞迪和龐大集團兩單A股IPO,且均為安永華明所做。普華永道、德勤華永、畢馬威三家則顆粒無收。而今年最大IPO中國水利也沒有按慣例請四大擔任審計,而是找了一家名叫中天運的國內所。
“我們自嘲自己是沒落的貴族。”四大一位資深審計人士感慨,他所在的事務所正面臨著市場環境巨變的考驗。
四大僅占4%份額,
3大所今年A股IPO零蛋
據理財周報統計,2009年IPO重啟至今兩年來,50家會計師事務所共參與632個A股IPO項目,審計總收入為19.3億。四大共涉足16家公司IPO,僅占4%的份額。
其中,四大之一德勤華永以4單項目獲得2.76億的審計收入排第一,憑借的是中國建筑和農業銀行兩單“巨無霸”,僅中國建筑一單IPO就入賬1.72億。畢馬威則以4單項目獲得1.12億審計收入排第五。
安永華明和普華永道表現則不“給力”。安永華明兩年來成功完成5單A股IPO項目,審計收入僅5243萬,排第12位。
普華永道最為落寞,兩年里僅成功完成3單A股IPO,收入僅2629萬,排名第22位。這一收入只有內資所天健的12.9%,立信的16.7%,利安達的21.3%。接下來的數字讓四大更為尷尬。今年以來,四大中,除了安永華明成功做成比亞迪和龐大集團兩單IPO以外,普華永道、德勤華永、畢馬威三家在A股市場均無斬獲。
目前,國內大部分央企、大型國企已完成上市。四大面臨著和他們的投行合作伙伴,中金、瑞銀證券一樣的困境:大項目越來越少,中小項目早已被國內大中型事務所攬去。據知情人士透露,最后幾位“大佬”之一中國郵政目前正準備上市,該項目由普華永道承接。
而近期中注協公布的2011年百強會計師事務所排名中,盡管四大仍占據行業收入前四名,但內資所和四大的差距正進一步縮小。內資所中瑞岳華去年業務收入達10.4億元,首次突破10億。
投行為啥不買四大的賬
風光無限的四大,在A股為什么如此高處不勝寒?
“我們為什么要找四大?”深圳一位IPO數量排名前三的投行高管人士反問理財周報記者,“這幾年,內資所的審計程序完善了不少,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內資所收費便宜。”
更微妙的還不僅于此。今年六月,財政部發文要求,境外上市企業,金融、能源、通信、軍工企業以及其他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骨干國企應當優先選擇有利于保障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我們內部的說法是A股公司風險大,不敢做。其實,不少投行的人和我們反映,證監會為了扶持國內所,有意打壓四大,項目拖著幾個月不給審批。”上海畢馬威一位前資深審計人士透露。
“政府有意扶持國內事務所,每個國家政府都會去扶持自己的民族公司,這樣做無可厚非。”廣州立信羊城一位審計師則認為。
最關鍵的是,掏錢的人不愿請。東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老板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四大審計程序太過于繁雜,收費太高,并且不能給公司帶來增值服務。”
“我是公司老板,我也不會去找四大。風險控制太嚴格了,收費又高。”普華永道一位前審計經理表示理解。
業內普遍認為,四大審計收費過高,是其無法在中小公司IPO當道的A股市場獲得青睞的最重要原因。
“四大一單IPO項目三四萬,國內所卻只需要150萬左右。”前述廣州審計人士稱,“國內所賺的是辛苦錢。一單項目150萬,跟蹤三四年,一年一個團隊在公司呆上一個月,這種項目,四大一般不接,性價比太低了。”
國際四大的中國式尷尬
長袖善舞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再一次“看不懂”中國市場。
最典型的是安永華明。早在2006年,四大已經提前洞悉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IPO高峰,安永華明率先打響人才擴招戰,不久便遭遇舉世震驚的金融危機,開始大幅裁員。
即使不是金融危機,四大仍然面臨一個悖論:中國的市場機遇轉向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而四大本身比國內事務所高出數倍的人力成本注定了難以進入這個利潤空間不大的市場。
A股中小企業質量良莠不齊也是四大不敢輕易接單的原因之一。“國內所會給公司提供代理記賬服務。但四大太注意控制風險,不會做這種事情,這也是四大在中小企業里不受待見的原因。”廣州一位中型國內所審計人士表示。
國內事務所的會計師們則深諳前述老板所說的“增值服務”之道。“國內所的人更靈活,更知道國內企業的各種道道。比如,補交社保,補交稅,把財務指標、報表做好看,也就是粉飾報表,他們比四大更內行。
這和國內所的風險控制比較低有關。一些比較差的項目,如果在四大,直接在風險評估時就被否掉了。”廣州一位在內資所和四大均有工作經驗的審計人士表示。
“正式說法是‘本土化’程度不夠,說白了,就是不懂得國內資本市場游戲規則。”普華永道一位前審計經理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四大的審計程序比較細,但審計質量未必就比國內所好。這些按部就班的程序不一定能發現真正致命的風險。”
四大面臨的這種中國式尷尬,已經從A股傳導到其傳統優勢海外市場。今年以來,中國概念股曝出涉嫌造假危機,10家中國概念股遭摘牌。
因中國高速頻道和嘉漢林業曝出問題,作為審計師的德勤、安永被訴。
“現在,國內企業在國外信用都比較低,誰審都信不過,四大也一樣。”廣州一位長期從事海外IPO業務的審計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