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級市場掀起了新股高價發行“去泡沫化”的浪潮,尤其是隨著大盤持續調整,從年初的73倍到今日上市的萬安科技的17.93倍,新股發行市盈率在不到半年時間內“連降三級”。
發行估值“三連跳”
今年以來,一級市場發行新股共計155只,募集資金總額為1509.84億元。由于缺少了大盤新股的參與,使得年內的平均募資規模較往年下降。新股發行節奏保持了較快頻率,1月發行新股35只,2月~5月平均25只左右,6月1日~8日發行新股17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股“破發”的現象十分突出,使得高價發行的行為得到了抑制,發行市盈率大幅回落成為一級市場的“亮點”。
今年1月,延續“高發”狀態,新股當月發行市盈率平均高達72.91倍,雷曼光電的發行市盈率達到了驚人的131.49倍。此后,在一輪首日破發潮的“威逼”下,新股發行出現了“第一跳”,2月~4月首發市盈率分別為55.42倍、55.59倍和55.61倍。
由于高價發行可以給發行人帶來更多的溢價收益,承銷商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因此雖然有“破發”因素的影響,但發行估值依然維持在55倍左右的高位。而4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遭遇重挫,高估值的中小板、創業板成為“重災區”。這場擠壓估值泡沫的下跌帶來了新股發行市盈率的“第二跳”,5月份首發市盈率驟降至36.39倍,時隔21個月,發行估值首度跌破40倍的水平。
伴隨著龐大集團、雙星新材的相繼上市,中簽率的歷史紀錄不斷被刷新。正是一級市場網上和網下投資者參與申購、配售的熱情降溫,催生了新股發行出現“第三跳”,今日上市的中小板新股萬安科技,發行市盈率已經降低到只有17.93倍。
網上中簽率躥升
由于提供有效報價的詢價機構不足20家,八菱科技被迫中止發行,反映出一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避險情緒越發濃厚,越來越多的“破發”現象讓“打新”成為一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
在中小盤新股的網下配售過程中,參與的機構數量持續減少,已然呈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冷清格局。2009年7月,單只中小盤新股的平均網下配售機構數量曾一度達到325家,機構熱捧的場面可謂盛況空前。但今年5月單只中小盤新股的平均網下配售機構數量已下降至23家,尚不及前期的零頭。
網下機構數量和配售資金雙雙快速減少,網下獲配比率上升已是必然。今年以來,在多數月份中,中小盤新股的平均網下獲配比率都維持在10%以上,今年5月以來的平均網下獲配比率更是快速上揚至15.11%,創出2009年6月以來的新高。
“財大氣粗”的機構投資者尚且對“打新”流露出畏懼的心態,網上申購的散戶更是退避三舍。原本一簽難求的新股,在最近一級市場變成了另一番景象,龐大集團、文峰股份中簽率超過20%,雙星新材網上中簽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5.52%,幾近無人問津。
2009年6月IPO重啟以來,多數月份中小盤新股的平均網上中簽率都在1%下方徘徊,月度平均網上中簽率超過1%的情況極少出現。不過,今年以來,1月份發行的39只新股平均網上中簽率快速上升至2.17%,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新股平均網上中簽率躥升至7.82%。
無論是首發市盈率的下降,還是網上、網下中簽率的上升,這些數據都表明一級市場正逐步走向理性。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