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評論員 蘭恒敏
巴菲特說,沒有懲罰的資本主義,就像基督教沒有地獄。我們要說,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只創業板股票退市,才造成創業板的泡沫遲遲不見“消腫”。
創業板剛開辦時,證監會和深滬交易所對其風險揭示很足,苦口婆心地告誡投資者創業板風險很大,其中一條就是部分很差的創業板股票將直接退市。
結果呢?相信這些話、不炒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2010年吃了大虧;不相信這些話、大炒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賺了大錢。
一年半多時間過去了,創業板股票發了200多只,而退市制度毫無動靜,仿佛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回事。
其實,管理層并沒有忘記退市制度,一直在準備。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創業板推出退市制度非常復雜,涉及交易規則、退市標準等,現在還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
一項早已約定好并已“廣而告之”的規則,“準備”起來有什么復雜的呢?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3月10日曾表示,深交所已就退市制度上報兩稿,“曾提過兩個建議,第一次提出直接退市方案。但此舉遭遇困難。”由于監管層考慮直接退市將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直接損失,屆時無法承擔“社會不穩定”之后果。
明白了:為了防止創業板股票退市后持有退市股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造成社會不穩定,所以管理層對“直接退市”基本不贊成。在保護少數人錯誤投資的損失和維護“社會穩定”,與維護公平交易規則和保護多數人長遠利益之間,管理層更在意前者。“少數人不鬧事”比“多數人獲得公平的交易規則”更重要。
當前的創業板猶如饕餮,只進不出,這種狀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早晚要撐死。事實上,經過2010年的瘋狂炒作,創業板股票從2011年就進入漫漫長跌,投資者開始用腳對創業板的泡沫進行投票。
2010年狂炒創業板的投資者是聰明的,其聰明之處在于吃定了管理層“當前的穩定”高于“持久的公平”的施政原則,不相信管理層會立刻對符合退市條件的股票痛下殺手,堅信管理層總會給垃圾股“出路”的。
2011年還炒創業板的投資者是愚蠢的,其愚蠢之處在于低估了價值決定價格的基本規律的威力,忘記了泡沫總會破裂的常識;或者雖然明白,但心存僥幸。
退市制度難道永遠不出了嗎?
出還是要出的,但我們有兩個基本判斷:一是時間可能拖得很久,年復一年;二是在具體制度安排上,可能充滿了矛盾,留足了“后門”,是個“四不像”的東西。因為堅持公平交易規則和同情弱者(退市股票持有者)幾乎不可兼得,而管理層非要兼得,焉能不矛盾。
有一個事件可能加速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出臺:創業板的“垃圾”積攢過多,基本喪失了融資功能。創業板的主要功能是融資,如果融資功能喪失,管理層就會比我們還著急,就會下決心整治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