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5月5日電(記者趙瑞希、武彩霞)5日,登陸創業板的3只新股中又有2只破發,跌幅均在9%以上,使得今年以來的新股破發頹勢繼續蔓延。新股破發倒逼市盈率下降效果已經顯現,發行市盈率正在逐步下調。
業內人士認為,新股破發源于被寄予高成長希望的公司的業績表現無法支撐其享受的高市盈率,從而打擊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熱情。而新股大面積破發可以倒逼市盈率下降,有助于帶動資本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使得市盈率回歸到能更真實地反映出經濟運行情況和企業盈利空間的水平上。
新股破發潮此起彼伏 頹勢繼續蔓延
今年以來,新股破發層出不窮。5日在創業板上市的3只新股中又有2只破發,新股破發頹勢在5月份繼續蔓延。
5日登陸創業板的3只股票分別為億通科技、易華錄和佳訊飛鴻。其中億通科技首日漲幅為14.33%,而易華錄和佳訊飛鴻則表現不佳,紛紛破發,跌幅分別達到9.06%和9.86%。
深交所下屬的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上市的114只股票中,共有43只破發,破發率達到37.72%。
而按月份來看,一至四月,每月分別有31、28、31、24只股票上市,而首日破發的股票則各有16、3、8、16只,月破發率分別為51.61%、10.71%、25.81%和66.67%。
在這一波破發潮中,讓投資者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兩個日子,一個是1月18日,一個是4月28日。
1月18日上市的5只新股全部破發,跌幅均在6.5%以上,更有3只跌幅超過了12.5%,其中主板上市的風范股份跌幅最大,高達14.4%。而4月28日則誕生了新的破發冠軍,當日上市的龐大集團創下了跌幅達23.16%的破發記錄。
市場的無情選擇不僅打破了“打新必賺”的神話,更表達了對高市盈率的抗拒態度。在高破發率之下,投資者也變得更加聰明,促使今年以來的中簽率出現了大躍進。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月平均網下配售中簽率和月平均網上中簽率都高居不下。今年前四個月,每月的平均網下配售中簽率都在1.2%以上,4月份還高達2.85%;而每月的平均網上中簽率更是在7.2%以上,4月份甚至攀上16.76%的高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0年5月至12月,平均網下配售中簽率處于0.73%至1.31%之間,平均網上中簽率處于2.38%至4.87%。
“打新必賺”一直是投資者追捧新股的原因,也讓中簽成為像中彩票一樣的小概率幸運事件。然而持續的新股破發事實,卻讓投資者意識到打新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要想從中獲利需要謹慎判斷,從“全面打新”變為“選擇性打新”。
新股破發潮下高成長成浮云 “打新必賺”漸行漸遠
專家認為,今年以來的持續性新股破發背后反映出的不僅是高市盈率這一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當前的經濟周期中,被寄予高成長希望的新股難以獲得預期的盈利能力,導致業績表現無法支撐其享受的高市盈率,從而壓低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熱情。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市場一直反映的市盈率過高問題,實際上是指公司業績無法支撐其享受的高市盈率。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既與上市公司、保薦機構有關,同時也與當前的經濟形勢有關。
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說,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為了實現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普遍傾向于提高發行價。因此一般對業績的預期都較為樂觀,甚至可能存在過分包裝業績的問題。
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袁緒亞認為,為了推動經濟轉型,政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因此投資者起初對于新興產業的熱情度和認可度都非常高,推高了市盈率。
然而事實表明,新興產業的高成長性與高風險性如影隨形。平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王韌認為,在經濟復蘇和轉型的過程中,市場對資金的需求量是增加的,但由于在經濟復蘇過程中通脹壓力過早出現,政府要抑制通脹,只能限制增量資金的供給。這種矛盾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也是近期股市低迷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難以實現原本預計的高增長業績。年報和一季報顯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盈利能力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在業績表現難以支撐高市盈率的情況下,“打新必賺”神話破滅了】打新賺錢的投資者在失望之余,也愈發謹慎,開始認真思考新股的成長性究竟有多高。
市場理性逐層累積 有助于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
大面積的新股破發現實讓市場倍感無奈的同時也帶來了好消息——平均發行市盈率呈現出了下降態勢。專家認為,持續的新股破發有助于帶動資本市場進入良性循環,使得新股發行市盈率回歸到能更真實地反映出經濟運行情況和企業盈利空間的水平上。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數據顯示,在新股不斷破發的情況下,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月平均發行市盈率均出現了大幅回落。今年以來,主板的月平均發行市盈率從1月的71.14倍連續下滑到4月的39.64倍;中小板從67.80倍下滑到55.17倍;創業板從92.68倍持續下滑到59.21倍。三板發行市盈率降幅分別達到44.28%、18.63%和36.11%。
對此,廣州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鄭德埕說:“如果所有發行新股的公司都能在高市盈率下賺到錢,那么在獲得二級市場認可的情況下,保薦機構就必然要提高市盈率,否則就會被發行新股的公司淘汰出局。而持續推高市盈率就會導致IPO(首次公開募股)泡沫化。因此,新股大面積破發給投資者帶來了好的風險管理教訓和啟示,能夠幫助投資者回歸理性,從而擠出IPO公司發行市盈率中的水分,促使IPO公司的市盈率回歸到更真實地反映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和企業合理利潤增長空間的水平上。”
平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王韌認為,新股破發倒逼市盈率下降,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新股破發對倒逼市盈率下降已產生快速作用,但市盈率系統性下降仍有空間,短期內新股破發仍將繼續。”但他也表示,新股定價趨于合理需要一個過程,不是單靠市場機制調節就能解決的。因為高市盈率代表的是市場對經濟轉型抱有的美好預期。從經驗上看,新股發行市盈率出現系統性下降的背后是市場對未來新興行業和中小盤成長股的投資熱情的下降,但這也正是市場趨于理性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