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正懿
在漫長的等待后,新三板公司佳訊飛鴻將于今日上會。預披露材料顯示,公司曾于2005年運作海外上市,2007年返道籌劃A股上市。期間,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林淑藝掌權公司海外上市運作,低價攬得18%股權,成為最大的贏家。
佳訊飛鴻專注于指揮調度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本次擬發行21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8400萬股,募集資金1.23億元用于多媒體指揮調度系統等4個項目。2007年、2008年、2009年及2010年前三季,佳訊飛鴻分別實現凈利潤2603.6萬元、3115.5萬元、3776萬元和3256.8萬元。
佳訊飛鴻闖關創業板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早在2008年,公司便向證監會遞交中小板IPO申請,并于10月獲受理。然而,由于監管部門此后暫停IPO,佳訊飛鴻的上市申請也被擱置。1年之后,創業板大幕開啟,佳訊飛鴻隨即調轉車頭向創業板發起沖刺,并于2009年7月遞交IPO申請并獲受理。然而,眼看著同時遞交IPO申請的北陸藥業已掛牌多時,佳訊飛鴻卻遲遲未能上會。
預披露材料顯示,1995年創始的佳訊飛鴻以50萬元資金起家,一路壯大成為專業的指揮調度通信產品提供商。然而,從股權演變看,2006年入股的外部人士林淑藝,現今持有佳訊飛鴻1134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8%,位居二股東席位,超越了多數“創業元老”的持股數。而其低價入股的動因,源起于一段短暫的海外上市運作。
據披露,佳訊飛鴻2005年開始運作海外上市,因此尋覓相關人士促成此事。此時,擁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的林淑藝進入視線,并加盟公司運作海外上市。此后,佳訊飛鴻在境外設立了特殊目的公司FLYCOM LTD,并由其返程投資設立佳訊飛鴻(北京)公司。不過,2007年初,公司便放棄海外上市計劃,隨后啟動股份制改造并登陸新三板。
這段戛然而止的海外上市歷程,帶給佳訊飛鴻短暫的失意,卻給林淑藝帶來暴富機會。作為回報,2006年8月,林淑藝以1000萬元受讓原股東200萬元出資,以20%的持股比例一躍成為第三大股東。而上述轉讓價格僅略高于公司2005末每1元對應的凈資產值。此后,林淑藝又以120.6萬元的總價向其親屬王彤轉讓了20萬元出資額,如今持有公司1134萬股。
據此折算,林淑藝的入股成本不到0.8元/股。而佳訊飛鴻2009年每股收益為0.6元,以60倍發行市盈率計算,公司一旦上市其發行價將達36元,林淑藝的賬面浮盈達4億元之巨,回報率約40倍。
值得注意的是,從創業板以往IPO案例看,公司引入資本運作“操盤手”并回饋股權為數不少,但如佳訊飛鴻這般回饋如此之多頗為罕見。此外,從履歷看,林淑藝控制的瑞美泰克,為美國REMEC在中國的銷售公司,其本人并無海外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另外,佳訊飛鴻似乎并未與林淑藝簽訂假使公司海外上市不成功的股權安排條款。這不免引人猜疑,佳訊飛鴻引入林淑藝并給予對方高額回報,是否另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