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當局正在制定內部指引,對城商行資產規模和凈利息收入定下上市門檻,今年城商行密集上市的景象恐難實現
□ 財新《新世紀》記者 田林 馮哲 | 文
“我一打個盹,你們就跑了。北京還不夠你們干的?”
這番話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3月8日參加全國人大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所講。據新華網報道,王岐山所指是有些地方銀行總想著跨區域擴展,并以北京銀行(601169.SH)舉例,“該行做得很不錯,但去年發展到哈爾濱去了,還想去上海。我批評了他們”。
北京銀行、南京銀行(601009.SH)和寧波銀行(002142.SZ)三家城商行“擴張—上市—跨區擴張”的發展模式,如一名城商行高管所說,已在業內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去年9月,財政部及“一行三會”共同下發了《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下稱97號文)后,此類銀行上市面對的歷史遺留問題有了解決的途徑,特別是銀監會已和證監會達成共識:以新《公司法》實施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上市股東超過200人的可申報上市材料。
此后,江蘇銀行、東莞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等向監管部門申報了上市材料,有十幾家銀行早聘請了保薦團隊。
無論是近期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在講話中提及的一句“2011年力爭讓上海銀行上市”,抑或是業界傳出中國太保(601601.SH)擬投資天津銀行股份的消息,都迅速在市場掀起了對城商行準備上市的一些預期和更多想象空間。
盡管同業熱情高漲,但上市的機會未見得樂觀。來自監管層、銀行及投行的多位受訪者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城商行上市的進度很可能并不如市場預期的快,從城商行自身條件上看,主要的障礙依然是員工持股比例,另一方面,監管層對于是否讓城商行加速拓展也保持了一定節制。
從資本市場的維度也可發現,若短期內讓幾十家城商行排隊上市,再加上已上市銀行紛紛醞釀的發行可轉債等再融資行動,在目前銀行股估值不見起色的情況下,A股壓力不小。
“上海銀行的上市申請仍未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 一位接近上海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他看來,上海銀行上市之路是否順利,將成為衡量今天城商行上市潮能否實現的風向標。
接近監管部門和城商行高管的知情人士同時透露,證監會正在制定內部指引,對擬上市城商行財務指標提出新的要求,包括資產規模大于800億元,凈利息收入超20億元等。此舉會將80%以上的城商行擋在上市的門外。
老問題掣肘
“上海銀行上市方案遲遲未通過銀監會審批的主要原因,是上海銀行個人持股超過50萬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盡管上市股東人數超標問題可以“新老劃斷”,但前述接近上海銀行知情人士表示,員工持股比例超標依然難以解決,“若能解決幾個刺頭剩下的就好辦,而辦法就是按照97號文里,回收或者轉讓給機構投資者。”
他認為,盡管97號文對員工持股比例、歷史遺留問題以及上市和流通等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但讓近20家城商行如數排隊上市,并且快速掃除這一障礙卻并不容易。根據97號文要求,由原來合作制金融組織改制形成的存在內部職工持股的金融企業,如提出公開發行新股申請,應采取回購內部職工持股、向其他法人股東和機構投資者轉讓等方式,進一步降低內部職工持股的數量和比例,回購或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定確定,公開發行新股后內部職工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0%,單一職工持股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或50萬股(按孰低原則確定),否則不予核準公開發行新股。
上海銀行2008年就已將股東所持股權在上海股權托管登記中心進行托管及登記。而通過2010年2月的發債融資,上海銀行內部員工持股比例已下降到7%,但單一員工股東持股超標問題仍難以解決。
一位投行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盡管97號文已經交代了解決員工持股問題的辦法,比如回購和轉讓,但具體執行起來,其實還沒有真正解決。”
上海銀行上市方案于2010年5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該行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的A股。而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為補充資本金。該行稱,根據測算,2010年至2012年該行面臨的資金缺口將超過350億元,而在2009年4月,上海銀行董事會決議,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分期并公開發行不少于10年期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次級債券。按此推算,上海銀行上市籌資的資金缺口在200億元。上市知情人士稱,形勢所逼,員工持股比例問題料能很快解決。
已遞交上市申請的江蘇銀行,同樣面臨員工持股比例過高、尚難解決的問題。杭州銀行原本比寧波銀行更早提出上市申請,兩家銀行的規模和資質也不相上下,但杭州因個人持股比例過高問題,不得不撤回了上市申請,此后一直在清理有關問題,積極爭取再次上市。
自2007年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三家城商行上市后,監管部門便將城商行上市申請從此懸擱,其主要原因就是城商行上市過程中的員工持股問題時間長、情況復雜,如北京銀行上市中曝出多名“娃娃股東”事件等,讓外界擔心城商行容易存在假員工持股實現原始股利益輸送、行腐敗之實的問題。
新門檻
一家城商行董事長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按照監管部門的新精神,城商行上市的基本標準有可能再加上“資產規模大于800億元,凈利息收入超20億元”兩項指標。按現在銀行業息差水平在2.5%計,這要求銀行的生息資產不少于800億元,則實際總資產的規模要求將比800億元還要高。
按業內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143家城商行里,資產規模超過800億元的不少于18家。2010年底資產過800億的數量更大幅增加。山東濟南的齊魯銀行在2011年1月也宣布資產規模超過800億元。
但資產規模卻不等同于盈利能力。從擬上市的江蘇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和重慶銀行的2009年年報中可以看出,從2008年到2009年,這四家銀行的資產規模都達到了雙位數的增長,而凈利潤的增幅卻略顯掉隊,顯示出規模越大,資產收益率越低的趨勢。
根據2009年年報業績情況,資產超過800億元的重慶銀行ROA在1.08%,資產約1500億元的杭州銀行ROA在0.91%,資產3306億元的江蘇銀行ROA在0.79%,資產4660億元的上海銀行ROA在0.77%,
從城商行依然不變的攻城略地的沖動看,2010年,城商行全年新增分行116家,12月新開分行就達23家。從2005年上海銀行獲批成立全國城商行的第一家異地分行到現在,異地分行新增將近300個,其中僅2010年新增數量就超30%。
“涉及上市門檻的內部指引主要是由證監會制定,當然也會報有關部委。但能否上市,什么時候上市,主要取決于證監會。”監管當局有關人士表示。“不過有關銀行在赴證監會申請上市前,需要取得銀監會的監管意見書,主要涉及銀行的合規情況、風險評級等內容,有效期為半年到一年,屆時沒能上市就失效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3月9日也證實,城商行上市要綜合考慮城商行公司治理是否健全、相關監管指標是否達標等因素。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強調,城市商業銀行不要盲目追求規模、速度和排名,要完善公司治理。去年底爆出的齊魯銀行偽造金融票證案至今司法尚未結案,但折射出的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薄弱已再度敲響了警鐘。
“從已經上市的幾家上市銀行來看,用人機制上,依然沿用組織任命的方式。”一位銀行業分析師一言指出金融機構高管任命問題上的痼疾。
取舍之間
今年1月,由于四大商業銀行新增信貸受到嚴控,以城商行為主的中小商業銀行成為投放主力,占比達七成。一位受訪的城商行高管介紹,存貸比不高,動態差別準備金率僅針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仍有“空子可鉆”。而在春節后,央行對部分中小商業銀行實施了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控措施。這些銀行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
投放過猛加上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控措施,加大了城商行對于外部融資的需求。根據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披露的數據,截至2009年末,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96%,不良貸款率1.30%,撥備覆蓋率達到了182.23%。
這一資本充足率在經過2010年勢必被進一步攤薄。按照銀監會的要求,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10%,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8%。
閻慶民提到城商行上市應考慮到資本市場的容量因素。
東方證券高級分析師認為,上一輪銀行板塊IPO和再融資規模達到5400億元,扣除可轉債、H股融資、定向增發和大股東認購,已對二級市場的融資壓力在1564億元。他估算,今年若有20家城商行一并上市,按每家城商行融資50億元計算,又構成了1000多億元的銀行股供給,將給A股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
而據財新《新世紀》記者了解,不少已上市銀行正在醞釀新一輪再融資,比如民生銀行節后宣布將定向增發計劃改成在A股市場發行200億元的可轉債;中行也在醞釀再度發行幾百億元的可轉債,且重頭在A股市場。
“不過,若城商行只讓上幾家,規模不大,就不會對A股銀行板塊帶來什么壓力了。”這種說法,得到了熟悉城商行上市業務的投行人士的認可。他透露,目前上海銀行擬募資200億元,江蘇銀行為100億元,杭州銀行為50億元,重慶銀行為50億元,都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透露,現在主力投資者已籌足了“糧草”,準備在城商行上市時炒一把,但鑒于城商行的隱患重重,“并不打算長線持有”。
財新《新世紀》記者沈乎、實習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