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張莉/文
股權分散之困:截至2008年底,法人股東高達1202戶持股94.99%;自然人股東共26505戶持股5.01%
江蘇銀行是否會是IPO第一單,沒有人知道。但是江蘇銀行在IPO路上是確定的。
而理財周報掌握的材料顯示,江蘇銀行IPO可能面臨還不止一個問號。
誰是江蘇銀行?
如果說2011年江蘇銀行成功上市,那么嚴格來說,它就是一個奇跡,因為2007年它才誕生,這樣的速度比創業板公司還要快。
2007年1月,由江蘇省政府主導,合并了無錫、蘇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揚州、鹽城、鎮江、連云港等10家城市商業銀行而來的江蘇銀行正式掛牌。其時,10家城商行合并資產總額為1517.96億,總資本90億元,遠遠超過江蘇另一地頭蛇南京銀行。南京銀行2006年的總資產只有579億,只有其三分之一,但率先上市的卻是南京銀行。
“上市融資、增加主動權、提高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這對城商行尤為重要。3年前眼巴巴看著競爭對手、規模還不如自己的南京銀行毅然上市,上市后南京銀行在異地本地的快速擴張,無疑對江蘇銀行形成了刺激。”一位深諳城商行的證券公司研究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但其時的江蘇銀行明顯不具備IPO條件。在業內人士看來,當時新組建的江蘇銀行其實就是10個爛攤子堆起來的一個更大的爛攤子。
在剝離不良資產、內部架構重構、業務轉型、解決資本充足率等等問題上,江蘇銀行一直“折騰”到今天。
業務的快速成長,是江蘇銀行尋夢IPO的重要支撐。
不過,江蘇銀行的IPO之路,仍然不能說板上釘釘。
江蘇銀行的股權之困
江蘇銀行有著城商行身上幾乎所有的問題。
由于前身是各地市的城商行,新合并時又采用了老股東換股方式,股權結構具有股東數量多自然人股東多的特點。江蘇銀行股權分散到何種地步?理財周報掌握的一份材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其法人股東就高達1202戶,持股94.99%;自然人股東共26505戶,持股5.01%,其中包含3%左右的員工持股。
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江蘇銀行先后兩次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江蘇沙鋼集團、三胞集團和蘇寧電器。其間民間的股權轉讓一直不停。
“目前江蘇銀行的股東人數具體有多少仍然是個謎,但是也一定超出監管部門的要求很多倍,雖然證監會出了新的指引,但是這仍然會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且法人股東的復雜性也會對公司治理形成很大的挑戰。”北京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說。
江蘇銀行更多的問題
由于歷史遺留原因,江蘇銀行重組合并時剝離的26.4億不良資產有16.4億須由江蘇銀行五年內以自由利潤進行回購核銷。截至2009年底,該行已經完成了將所有的打包回購資產回購的計劃,但由于數額巨大,到目前為止還未完全消化,部分計入到了不良資產,因此導致江蘇銀行的撥備計提壓力較大。2009年該行撥備費用在撥備前利潤中的占比高達25.35%,其中8.66億元用于回購核銷打包不良資產。
與此相關,江蘇銀行在資本金上一直吃緊,尤其隨著業務擴張。為了彌補這一短板,江蘇銀行先后在2008-2009年三次發行較大規模次級債累計40億。這也是江蘇銀行渴求上市的重要動因。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誠信對江蘇銀行次級債的評級為AA-級,評級展望為:穩定。而其理由是:中誠信國際認為,江蘇省政府隨時可以出手幫忙。而對江蘇銀行的基本面則充滿了擔憂。
該公司分析師羅崢、鄭可欣論證后認為,江蘇銀行直到2010年年中,仍然存在以下四大風險:“該行組織架構、信息系統、業務流程尚在進一步整合構建中;業務相對單一、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為應對資產質量反彈的壓力,其撥備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風險管理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江蘇銀行PK南京銀行
在業務上,2010年江蘇銀行分別在深圳和北京設立分行,并開通網上銀行、電視銀行和手機銀行服務,不過,隨著網絡布局的延伸和管理半徑加大,該行也將面臨優秀人才引進、管理架構、異地分支機構的風險管理、IT系統支持等多方面挑戰。
不過,與南京銀行相比,江蘇銀行都占下風。單從業務上,南京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房貸、個人信用貸款“信易貸”和信用卡業務在業內都是赫赫有名,江蘇銀行的業務比較單一,僅限于中小企貸款業務。
上海一位機構分析人士還說,在諸多方面與南京銀行相比,江蘇銀行的差距還很大。南京銀行在上市之前就是一個優秀的銀行,從其RA指標、收益率指標來看,在上市公司中都是處于前列,整個公司的質地還不錯,盈利能力也比較強。江蘇銀行為十家城商行合并來的,所以資產質量和銀行的整個質地跟南京銀行相比,會有一點差距。
另一家大型券商的研究員認為,公司規模也是監管部門考慮的重要因素。2007年的江蘇銀行比未上市前的南京銀行規模都大,被批準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城商行大都跟當地的經濟關聯性比較強,南京銀行擴張的模式比江蘇銀行的要好一點,江蘇銀行背景不像南京銀行那么單一,上市速度還有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