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高”虛火下,“打新”從“餡餅”變成“陷阱”,投資者選擇了用腳投票——
羅晶 牛利華
2011年伊始,A股就出現了史上最密集的新股“破發潮”,今年上市的21只新股已有9只在上市首日就出現“破發”。在這樣的背景下,“打新”由原來的“可獲無風險收益”變為“高風險行為”,更有網民借用熱門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的名字作為橫批,貼出調侃對聯:中一簽虧九千,中簽如中彈;吃九虧賺一彈,圈錢如搶錢。
如果把大規!捌瓢l”比喻成A股生了一場病,那么,“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金額)就是病因。實際上,市場對“三高”的批評早已有之,但這一次似乎動了真格。面對虛高的發行價,投資者用實際行動投了反對票,從而把“口頭指責”變為了“市場選擇”。
“破發潮”驚現,誰在追捧高價股?
“破發潮”真的來了,且來勢洶洶。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一共有21只新股上市,截至1月24日收盤,跌破發行價的新股有18只,“破發”率高達85.7%。其中,本月“破發”之最當屬1月14日最貴主板新股華銳風電所遭遇的“滑鐵盧”,49家網下打新中簽機構上市首日浮虧高達17億。
在此輪“破發潮”中,創業板的表現尤為搶眼。據統計,截至1月19日,2011年新發行上市的10只創業板個股中,有6只慘遭破發,其中5只個股至今仍低于發行價,2只個股在上市首日便宣告“失守”。1月25日,創業板迎來天瑞儀器等5只新股掛牌交易。這5只新股中,有4只一開盤即告跌破發行價,且全天持續走弱,收盤跌幅均在10%以上。
“造富神話”被大打折扣,創業者資本財富嚴重縮水。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在經歷破發的6只2011年創業板新股中,秀強股份大股東財富縮水達11.43%,位居榜首。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破發潮”?
萬國測評的問卷調查顯示,1107人中,選擇“定價太高”的投票數有757張,占總比的68.38%;選擇“市場低迷”的投票數有336張,占總比的30.35%;選擇“說不清”的有14票,占總比的1.26%。
盡管遏制“三高”的措施不斷在出臺,但根治這項頑疾顯然還有待時日。
數據顯示,當前,新股高市盈率有加劇的趨勢。2010年10月-12月,單月首發平均市盈率分別為59.26倍、67.46倍和75.88倍,呈現依次遞增的狀態。就已有數據來看,2011年1月份的新股發行估值更是攀升至81.81倍,一舉創出月度新高。
新股平均“圈錢”數額在高價發行格局下也出現水漲船高。2010年1月,35只新股平均募集資金12.13億元。而今年1月份還沒結束,已完成發行的新股平均募資15.16億元,同比增加約25%。此外,超募現象也越發突出,秀強股份的計劃募資僅1.64億元,而實際募資高達8.19億元,超募了近4倍。
那么,為什么虛高的發行價屢禁不絕?是誰在追捧高價股?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認為,“三高”問題的核心,是新股估值過高。由于專業能力缺乏或者自律的缺乏,導致投行對于新股發行價格判斷不準或者失去標準。
有業內人士認為,股票的發行上市成為少數人有機可乘的通道,成為獲取暴利、制造財富神話的有效途徑。在一些發行市盈率過百的“新貴”中,有券商和基金在“抬轎子”,謀取超額回報?v觀近期發行的新股,各大險資的詢價態度明顯比券商自營賬戶和基金更謹慎,其報價屢屢低于后者。而由于后者的“膽大”,投行和IPO公司當然有動力選擇更高的發行價。以跌破發行價17.66%的英飛拓為例,主承銷商在路演時給出的估值區間為43.20元-50.40元。但有些券商的自營賬戶在詢價時分別給出了68元和64.8元,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為近125倍。
盡管新股破發現象頻發,但IPO的節奏似乎并未因此改變。據了解,繼2011年首周有11只新股集中發行后,本周新股發行節點更趨密集,共計有14家新股上市發行。周一和周四分別有5家創業板公司進行網上申購,周二發行的則是兩家創業板公司和兩家主板公司。預計發行合計為4.5億股,募資總量為47億元。業內專家表示,趨勢性上漲仍需資金推動,如此高密度的發行、上市會對短線的市場資金面造成一定的壓制。
投資者用腳投票,申購資金或將“冬眠”
“自IPO重啟以來,這是第三輪新股破發潮!眹抛C券分析師黃學軍指出,一方面,這意味著股市短期將進入調整期,另一方面,新股發行市盈率降低,對二級市場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過高的市盈率不會持久!國金證券的楊華博指出,上市公司的發行市盈率應該由二級市場定價,對于高價圈錢的公司,投資者注定會用腳投票;另一方面,新股破發潮和當前股市大局走勢有關。這種情況經常會在市場脆弱時候出現,顯示出投資者謹慎的狀態。
事實上,日漸普遍的“破發”現象讓一級市場出現了“降溫”的信號。據統計,1月以來完成發行的21只新股中,有6只股票的中簽率超過2%。而回顧整個2010年四季度,僅有兩只新股中簽率在2%以上。業內人士表示,網上中簽率的急劇攀升,表明在“破發”頻現的陰影下,投資者申購的熱情不再高漲。
“打新”從“餡餅”變成“陷阱”,促使申購資金謹慎投資。
事實上,自去年11月1日起,中小板和創業板網下“打新”采取搖號制度后,基金網下獲配只數大大減少,但是獲配量會大大增加。在基金經理看來,如果上市后新股表現好,獲配基金收益率會大大增加,但是,如果新股上市后表現較差,那么獲配基金也會面臨更大的損失。對于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打新”,基金顯然更加謹慎。
而新股頻頻“破發”,也讓債券型基金很受傷,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基金已經被三高新股套牢數億資金。到目前為止,還不滿網下新股申購三個月鎖定期的33只次破發新股共套牢網下獲配機構近10億資金。參與網下配售的基金損失慘重,受傷的主力軍則是去年打新獲益頗厚的債券型基金。據易天富數據顯示,去年11月至今,70只新股加強型債券基金僅有5只是正收益,且都是1%以下的微利,65只新股加強型的收益為負。而今年以來,77只新股加強型債券基金僅有6只基金為正收益,且都是0.3%以下的微利。
此外,有跡象表明,隨著春節長假來臨及市場持續下跌,部分股民選擇持幣過年。于是,一些銀行順勢而為,在春節前推出多款大額短期理財產品,有的門檻高至50萬元甚至100萬元,以爭搶從股市流出的第三方存管資金。還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春節前是年終獎密集發放時期,此時市場資金較為寬裕,正是吸納資金為貸款額度布局的好時機。
與此同時,掛鉤“打新”的銀行理財產品明顯減少。據了解,從去年上半年開始,A股市場新股破發,很多銀行都暫停了純打新的理財產品。“IPO新規讓銀行經營打新類理財產品的成本大增,但收益卻在縮水。”一位業內人士說,按照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機構不能網上網下同時申購、單一賬戶設上限等措施削弱了機構網上申購打新的優勢,打新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嚴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