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潔 2011年,隨著世界銀行1月14日將首次發行人民幣債券,以人民幣計價產品在香港上市的步伐正在加快。
隨著2月人民幣本票、3月eIPO(電子白表)認購即將成行,以及香港交易所和結算參與者的配合完成,香港以人民幣計價的IPO進入沖刺階段。這將是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擴大深度和廣度的里程碑。
首富的螃蟹
長江實業正準備發行香港交易所第一只以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李嘉誠,這位常年盤踞香港富豪榜榜首的房地產大亨,計劃分拆旗下部分內地房地產項目奪得人民幣IPO的第一單。
“房地產信托因擁有實物物業,審批相對容易”,普華永道審計合伙人黃煒邦認為,香港人民幣IPO將嘗試以特別案例先行。
據媒體報道,長江實業的申請已遞交兩地監管部門,正在審批中。而中銀國際也在繼中信證券和匯豐之后,成為第三家聯席主承銷商。
“人民幣業務一直是我們的強項,人民幣IPO也一直是我們的興趣和準備方向。”中信證券回應,不到最后一刻定奪,事情存有變數。
這一次,市場似乎早已按捺不住向前沖刺。
港交所方面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港交所的系統經已準備妥當,隨時可以支援人民幣計價產品的交易及結算活動。其第三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及中央結算系統均具備多貨幣功能,可以如同處理港元或美元計價產品般處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及交收。此外,該所的《上市規則》對公司以何種貨幣發行證券亦沒有限制。事實上,現時已有以人民幣交易及結算的債券在該所上市。
香港富昌證券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常念表示,去年11月,該公司在港交所的協調下已經進行了人民幣產品交易平臺的測試,“目前銀行方面是個問題”。他指的是人民幣支票和本票在香港的使用。根據香港交易規則,繳款必須以本票或是支票繳收。
目前,人民幣支票因在資金劃撥上的限制而使得在港使用者不多。而人民幣本票則會消解上述所有障礙,讓散戶認購簡單便捷。香港金管局近日表示,2月中將首先予以銀行推出人民幣本票業務。這是人民幣IPO得以成行的前提條件。
此外,eIPO(電子白表)的認購方式也將于本月下旬與各相關方進行測試,并將于3月最終成行。
顯然,人民幣IPO的最終成行,需要的是處理“如同港幣或是美元交收般的支援”。對此,香港交易所回應本報稱:“系統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支援人民幣計價產品的交易及結算活動。”
公開記錄顯示,在2010年7月19日央行與香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簽署新修訂的《清算協議》后的兩個月內,金管局與證監會先后向交易所參與者發出通告,進行相關業務準備。此后,港交所于2010年9月18日也進行了一次人民幣產品的模擬交易。
不過,也有受訪市場人士表示,人民幣IPO涉及的交易方眾多,目前已經進行的模擬測試并未覆蓋全面。“缺少具體的上市條例,還需要金管局或是證監會進一步的指引和聆聽”,一位業界人士表示,兩地監管部門的配合更是尤其重要。而有證券商甚至擔心“政策難以放行”,人民幣IPO若在港發行,是否加劇會與上海方面的競爭?
傳統IPO的觀望
“有熱情,有需求,是否會‘活躍’呢?”有業界人士質疑,缺少成熟上市模式的人民幣IPO,也許會像人民幣債券目前在香港的境況。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溫天納稱,雖然房產信托基金的上市也屬于IPO的一種,但與傳統的企業IPO還是有區別,這種試驗性的融資將會于今年第一、二季度出現,但不會過熱。他認為,對于券商來說,更希望爭取的是“傳統IPO”,大型融資項目如工業、銀行等領域的主流IPO上市項目。
不過,據投行人士透露,目前內地客戶對人民幣IPO的熱情正在日益增加。他透露,“粗略估計,10家尋求上市的企業中,尋求A股上市的大概有六七家,H股上市的為三四家;如若人民幣IPO成行,大概會有二三家的內地客戶會考慮轉到香港H股上市。”
正是在客戶興趣指引下,目前大多數的投行已經與客戶進行相關業務的測評和研究。
對于上市融資的內地企業來說,H股上市雖會得益于香港市場公開完善的監管制度,但最大的顧慮來自匯兌風險。此外,在香港市場融得的外幣資金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回流內地。
如果人民幣IPO成行,配合回流機制的完善,一切將會迎刃而解。理論上雖然如此,但目前他們更愿意選擇觀望——香港目前的人民幣“資金池”太小,投資者太少,這是他們目前最大的顧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最新人民幣存款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底,2800億人民幣存款相對上一年已經增長了近4倍。而據統計,2010年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達200余億。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博士和渣打銀行(香港)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表示,目前的人民幣存量并不足以支撐人民幣IPO的發行。
能夠流入人民幣IPO的投資不會很多,溫天納認為,人民幣存款流入人民幣IPO市場“今年最多10%”。他預計,“傳統企業的人民幣融資上市,最早得到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才會出現。”
匯豐銀行 (業務策略及經濟)亞太區顧問梁兆基稱,要推出人民幣IPO,人民幣存量需至少接近1萬億元,以保持流通量有安全水平。他粗略估計香港或于2015年或更早達到此水平線,但仍需視乎人民幣開放的步伐而定。
“小圈子”的投資者顯然不是人民幣IPO發行人愿意承擔的風險,但香港人民幣存量的增長潛力卻總會讓先行者走出來。“為規避風險,大型上市公司將分拆業務上市,將可能是傳統IPO上市的嘗試。”溫天納認為,對于未來,若市場配合順利,人民幣IPO與港元IPO融資額將可能平分秋色,至少35%的高占比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