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冬
由于存在諸多復雜的問題尚待厘清,多家保險中介企業IPO進程被迫“擱淺”。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監管層目前對保險經紀、保險公估等保險中介企業的上市費用問題、盈利模式、盈利穩定性、規范運作等四個方面仍存疑慮,目前該類企業進行A股IPO存在較大困難。
多家保險中介劍指A股IPO
A股創業板的較低門檻一度點燃了國內保險中介機構的上市熱情。
據業內人士透露,深圳民太安保險公估、江泰保險經紀、中匯國際保險經紀、泛華保險公估等多家保險中介企業,均在積極籌備A股創業板IPO,其中部分保險中介企業已選定了保薦機構。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國內保險市場的飛速發展,部分保險中介企業已頗具成長性,且基本符合創業板的上市門檻。
以深圳民太安保險公估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相關資料顯示,該公司自1999年以來,連續多年居國內保險公估市場份額首位;該公司2007年實現公估服務費收入超1.4億元,同比增長63%;截至目前該公司注冊資本達5000萬元。
保監會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共實現營收89.23億元,同比增長24.88%。
此外,保監會發布的《2007年上半年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中曾提到,鼓勵風險投資在內的各類資本投資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上市融資。部分創投據此對保險中介機構一度非常看好,譬如,著名創投公司經緯資本曾在華康保險代理公司中投下巨資。
IPO遭遇四大難題
不過,由于行業自身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監管層目前對于保險中介企業進行A股IPO疑慮重重。
2011年1月1日,保監會發出一號監管文件《于進一步加大保險公司中介業務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清理整頓保險代理市場的通知》,要求各地保監局對轄區內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機構在業務財務等方面不合法、不真實、不透明的合作關系加以整頓。
深圳某資深投行人士透露,保險中介市場的混亂,令監管層在對待保險中介企業IPO申請時頗為謹慎,多家保險中介企業的上市計劃已擱淺。
在上市費用問題上,監管層認為,保險中介企業大部分規模偏小,上市時發生的承銷費、審計費、評估費、律師費等相對募集資金而言較高,且上市后還需發生審計費、信息披露費用等一系列后續維持費用,規模偏小的保險中介企業上市,可能存在上市及后續維護費用相對企業規模過高的問題。
在盈利模式方面,監管層認為,保險中介企業區別于一般生產企業和金融企業,沒有生產型企業的各類有形資產,也沒有其他金融企業持有的現金以及各類金融資產,只依賴于其專業服務能力;國內市場目前缺乏純服務型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可能難以理解保險中介企業的盈利模式并難以對其進行合理估值。
在盈利穩定性方面,監管層認為,保險中介企業大多存在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較大的問題,且存在盈利過度依賴單一客戶或少數客戶的風險,并存在與股東單位關聯交易過多的風險。
“很多保險中介企業是由大型國企出資,其收入的來源很大部分來源于股東單位,在獨立性方面較為缺乏。”上述投行人士認為。
在規范運作方面,監管層也提出質疑,“發行上市對于用工、稅收、合法合規經營方面存在較高要求,但目前保險中介企業運作與此還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