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將于下周一啟動的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有望抑制創業板“三高”現象
□ 本報記者 于德良
創業板市場即將迎來一周歲生日。從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集體鳴鑼上市,發展到2010年10月26日135家上市公司,一年來,創業板市場實現了規模的穩步擴張,市場運行也日趨平穩。
一年135家公司登陸創業板,創業板不但孵化出了一批擁有“鯊魚苗”潛質的小型上市公司,也使得保薦承銷業務不再被大券商壟斷,中小券商異軍突起,占據了上市公司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成為了創業板IPO市場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據WIND資訊和《證券日報》金融機構中心統計,截至10月26日,46家券商從135家創業板新股IPO項目中攬入承銷與保薦費用47.42億元。
從承銷家數上看,平安證券以19家的總家數位列榜首,國信證券以10家位列第二,招商證券以9家緊隨其后。同時,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的主承銷家數均在5家以上。除此之外,浙商證券、東莞證券、海際大和證券、紅塔證券、新時代證券等目前規模還較小的券商也有所斬獲。
從承銷收入看,平安證券以7.55億元,奪得承銷收入的頭把交椅;招商證券以3.87億元的承銷收入排在第二位,國信證券以3.59億元位居第三。
此外,創業板解禁閘門開啟在即,券商直投將迎首輪收獲。中信直投公司金石投資入股持有的機器人將首批解禁, 數據顯示,機器人上市首日開盤價74元,曾在今年4月沖上121.48元的高點,金石投資浮盈曾一度超過1500%。目前,即使按照30倍市盈率來計算,機器人也可為公司帶來0.74 億元的利潤,投資收益率達291%。海通證券直投公司海通開元持股的銀江股份也在創業板首批解禁名單上。
成立直投子公司只是券商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券商還在探索通過合資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募集產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新路徑。目前,券商直投業務已形成產業基金和直投公司兩大業務平臺,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有7家基金管理開始投資或在建,其中3家為券商參股,4家為券商直投公司參股基金。
由于創業板市場尚處起步發展階段,其成長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和質疑。例如,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的“三高”現象,創業板的成長性不足等等。
統計數據顯示,135家創業板公司預計募集資金32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992.4億元,募資凈額928.6億元。即使按募資凈額計算,超額募集資金為607.1億元,超募比例達1.89倍。若按較低的5%的費率計算,46家券商的承銷費多賺了30.4億元。其中,平安證券多入賬承銷費4.1億元,安信證券帶來額外收益3.1億元,國信證券增加額外收益2.3億元。
對創業板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階段性問題,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理性看待。將于1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也針對“三高”癥作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如提高中小型公司新股發行中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舉措有望抑制創業板“三高”現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