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新股 > 聚集2010年新股改革 > 正文
□ 本刊記者 沈乎 | 文
新股發行體制第二階段的改革將于11月啟動,預計將會對下一階段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估值產生較大影響。
8月20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及《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10月11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巡視員兼副主任王林近日在接受新華網訪談時介紹,新股發行體制第二階段改革主要有四方面內容:一是提高中小型公司新股發行中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加大定價者的責任,促進報價更加審慎和真實;二是適度擴大參與詢價的機構范圍,允許主承銷商推薦一定數量的具有較高定價能力、優質長期的機構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和配售;三是增強定價信息透明度;四是完善回撥機制和中止發行機制,督促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合理設計承銷流程,有效管理承銷風險。
王林介紹,此前由于獲配數量低,詢價對象審慎報價動力就比較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隨意報價的情況,也有人為抬高報價水平的傾向。
而此后股票將不再“平攤”。根據《指導意見》,11月起,在中小型公司新股發行中,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設定每筆網下配售的配售量,根據每筆配售量確定可獲配機構的數量,再對發行價格以上的入圍報價進行配售,如果入圍機構較多應進行隨機搖號,根據搖號結果進行配售。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因為每家獲配股份數量增加了,若要人為抬高報價,那么損失也會很大。因此,第一條措施會有效改善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新股發行PE倍數過高的問題。
但作為承銷商,他最希望獲得的是自由配售權,也對第二階段改革在自由配售權上的進展表示失望。他認為,第二條,即主承銷商推薦機構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和配售,并不足以幫助承銷商爭取更多銷售,而第一條可能還會加大銷售的難度。
“在銷售時就不知該如何與對方溝通,比如之前去拜訪大客戶,對方承諾購買,只要錢多,總還是可以買到。但如果要先搖號的話,即便錢多也不一定能入圍,那我們拿什么去維護與大客戶的關系呢?”
一些分析人士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一直在回避根本性問題,而熱衷于引入更復雜的機制,在細枝末節上進行調整。這樣的改革思路顯然存在問題。
一名資本市場觀察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第一條措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畸高的新股發行市盈率,但可能會讓“打新”的現象重現。“發行價高,錢就到發行人手里;發行價低,錢就到了打新的投資者手里。專門‘打新’的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毫無貢獻,這些錢究竟該給誰?應該讓更多有需求的公司來融資,現在每家圈10億元,其實,每家公司圈2億元,也能發展得很好。”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網上不斷預報的中簽號說明搖號過程可能也有‘貓膩’,第二條改革措施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可能創造尋租空間。”
“總而言之,不放棄發行審批制,越改,市場只會越亂。”他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