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9月17日,創業板指數收于972.23點,創出一個多月以來的新低。
估值較高但中報業績低于預期、交易所對個股炒作加強監管、A股市場連續下跌……風頭漸退的創業板面臨下調的壓力。而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解禁洪峰臨近,更像一把懸起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重壓之下,券商對創業板“危墻”的警醒聲音不斷傳出。
雖然對新興產業的前景廣為看好,目前的創業板公司中也可能會出現未來的“巨人”,但多數機構投資者還是認為暫時離開或為“上策”,機構們與創業板近一年的“蜜月期”走到了盡頭。
撤離
8月份以來,相對于中小板指數屢創新高,截至9月16日上漲了11.92%,而曾被資金熱捧的創業板指數幾乎毫無進展,同期僅上漲0.41%。
本報了解到,由于創業板近期面臨種種不利因素,近期不少機構已將絕大部分投于創業板中的資金撤離。
“本來中報業績就不好,再加上臨近首批上市創業板限售股解禁,對創業板明顯是離遠點更安全。”上海一位知名私募基金經理稱。
而一些機構在二季度就已經減持創業板股票,“在6月中旬,我們考慮到市場風險,減持了一些,但當時減持的比例不大。”廣東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稱,公司的考慮是創業板股價漲幅有些大,市場不穩定。
機構最為看重的,是首批創業板28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期的臨近。興業證券統計,如果按照9月初的市值,創業板11月解禁市值為365億元,其中11月1日單日解禁市值為330億元,而8、9、10月創業板解禁市值僅分別為21億元、7億元和10億元。
再加上產業資本的套現沖動,創業板供求關系將會發生很大變化。華泰聯合證券報告認為,首批創業板公司解禁洪峰為創業板頭上的“堰塞湖”。
據悉,上述基金經理所持創業板股票在8月份就已寥寥無幾,僅剩極少數他認為仍可觀察的個股,他認為創業板中真正有潛力的公司不超過10家。
一位易方達基金公司的人士介紹,從吉峰農機上市開始就已經看好并參與買賣該股的易方達旗下基金,雖然二季度兩只基金進入吉峰農機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但在7月份之后也減持了部分該股。
此外,私募基金也于創業板中撤退。例如之前頗受關注的愛爾眼科,2009年底曾有明達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攜同明達2期、明達3期入駐,今年一季度末只剩明達3期,二季度末,“明達系”產品已從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
高估值
目前,產業資本的強大拋售動力,是創業板解禁前夜的密布黑云,但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乏力及過高估值,卻是其失去吸引力的根源。在多數機構看來,對于絕大部分創業板股票,解禁前后其股價會是低點,但并不一定是最低點。
“我們持有的創業板并不多,但券商的朋友仍然不停地勸我們要對創業板考慮清楚,在他們中的一些人看來,對于創業板中的絕大多數股票,下跌僅僅是開始。”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稱,“在之前機構網下配售股解禁部分解禁時,雖然有的公司股價已經低于發行價,但不少機構即便虧損也賣出了。”
在創業板市場供給狀況發生變化的時刻,在一些機構看來可能是更大的拐點。讓券商研究員尤其不安的,是創業板公司增長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中報數據。這些公司實際盈利水平相對于盈利預期的下降原因各樣,創業板公司盈利的不穩定性充分暴露。
興業證券認為,從這些數據中看不到創業板的成長性如何優異,雖然創業板市場新興產業股票居多,有著國家鼓勵和扶持的政策優勢,未來潛力不小,但政策優勢如果不能轉化為企業的盈利,政策優勢背景下的高估值就難以長期保持。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中小板和創業板整體市盈率(TTM)分別為44.62倍和66.66倍,這個比值仍然處于高位。
不過,也有一些機構人士認為,解禁潮的到來或許也是一些比較好的創業板股票的買點,因為少數成長性個股仍然會有機會,近期一些創業板新股中也有值得關注的地方。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