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時
信息時報訊 2009年6月19日,停滯數月的新股發行重啟。此后,A股的IPO發行一路快馬加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IPO大躍進。一年中,A股共計首發新股282只,實際募集資金3877.216億元。而在上一輪新股發行周期中,從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的28個月時間里,A股共計新發的股票也只不過269只,而本輪完成282只新股的發行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
在本輪的IPO征途中,高價已經成為新股發行的一個標志,這在創業板中演繹得最為鮮活。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28只新股問鼎A股市場,發行市盈率超過60倍的有14家,占50%。即便年初以來市場開始低迷,但新股的高估值依然在。目前,主板公司的市盈率在28倍左右、中小板約43倍,創業板約66倍。截至6月10日收盤,創業板內86只個股,超過100倍市盈率的個股高達13只。市盈率最低的勁勝股份也有45.47倍,碧水園的市盈率則已經達到了180倍。而在中小板中,這種高價發行的現象也并不鮮見。最為典型的便是海普瑞,詢價機構與保薦機構互相捧場,詢價機構的最高報價竟然達到250元,公司發行價最后定在148元,超募資金50多億。
伴隨著高價發行,造富游戲也由此開始。然而,巨大的財富背后往往隱藏著罪惡。“無論公司資質好壞,這種高價的發行體制已然成了一種潮流,很多公司跟隨當時的市場水漲船高但本身成長性不足,這屬于在上市環節就出了紕漏!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唐永剛如是說。
“圈錢”太甚 半數新股破發
在IPO大躍進的12個月中,上市公司、券商無疑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災難來臨時,卻不得不由散戶買單。今年年初以來,受宏觀政策以及外圍市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大盤開始持續低迷,3000點輕而易舉破位,到4月19日,大盤開始放量暴跌。于是,新股市場上,破發的戰役被迫打響了。
從大盤股中國中冶開始,招商證券、華泰證券陸續破發,此后逐漸“傳染”到中小板和創業板。而今,破發已經成為常態,嘉欣絲綢等個股更是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截至本周,今年上市近160家公司已經有一半破發或曾經破發過。
“很多新股的高發行價已經嚴重脫離資產的價值,證監會堅持市場化的導向是對的,但是定價機制并沒有市場化,而是由靠傭金吃飯的承銷商、保薦人和圈錢的上市公司共同主導,在詢價與報價的過程中,普通散戶就是工程建筑招標會中'陪標’的角色!北本┐髮W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此外,中國股市向來以“政策市”著稱,這種“政策”不是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傘。“行政化'供給’太多,市場'圈錢’太甚,往往過度強化市場的融資功能,而忽視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供給的IPO大多是一些'夕陽紅’企業,這種畸形的行政化資源配置扭曲了市場的功能!必斀浽u論人蘇培科也指出了當下市場制度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