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成萬
“將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考察期最后一年的凈利潤提高到3000萬和5000萬元。”日前市場上廣為流傳著這樣的傳聞。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有關人士認為,如果這一傳聞變為現實,那么,將意味著創業板、中小板公司的上市門檻將大為提高,對于創業板、中小板甚至對整個大盤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促使從事創業板、中小板投行業務的券商和“潛伏”創業企業的VC(即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和PE(私募股權投資)將對創業企業“優中選優”。
二級市場:短中長多
日前,市場上流傳的關于創業板、中小板IPO門檻升高的具體“說法”是這樣的:在創業板實施IPO的公司,其最近一年的凈利潤由原來的不少于人民幣5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在中小板實施IPO的公司,其最近一年的凈利潤由原來的不少于人民幣1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
那么,上述傳聞如果變化現實,將對二級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從短期來看,將主要表現為“中性”。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當然是利好。”李大霄說,一方面,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靠炒作“概念”、“題材”和“講故事”上市的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前創業板、中小板公司過高的估值水平。
李大霄同時表示,估計管理層出臺這樣的規定,還與即將對創業板公司實施“直接退市”制度有關。因為“直接退市”不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事情,更不是目的,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才是目的。既然如此,與其今后“直接退市”,還不如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以盡量減少“直接退市”現象的發生。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黃祥斌說,“這樣的傳聞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是有的。”因為創業板公司實施“直接退市”制度后,如果不相應提高上市門檻,那么,會形成“這邊在大上新股,而那邊又有大量的公司退市。”這不利于市場的基本穩定。特別是對于廣大的國內投資者來說,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仍然不適應這樣的“大進大出”。因此,通過在“入口關”進行一次嚴格的“過濾”,有利于減少“直接退市”公司數量。
不過,黃祥斌坦言,就目前而言,這樣一個傳聞對大盤,或者是對創業板、中小板市場的影響都有限,因為目前大家關注的對象并不在這上面,而是關注房地產新政、加息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
投行機構:尚待觀察
銀河證券資本市場部總經理夏中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示出幾分輕松:“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使真有這樣的規定,對我們的投行業務影響也不大,因為我們目前做的投行業務主要是針對上主板市場的大公司,今后也以大公司為主。”
“事實上,目前由我們保薦上創業板、中小板的公司,在IPO時的凈利潤都大大超過了管理層要求的底線,有少數公司甚至已經達到了現在傳聞的新標準。”安信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趙宇說,當然,按新標準來衡量,有些公司培育的項目達不到這個標準,前期做的很多工作都要重來,得再輔導一兩年了。
投行業務這塊“蛋糕”還是很大的,而且會越來越大,只是存在各大券商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切分的問題了。據CBN統計,在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其保薦及承銷費用共計5億元,由24家券商分享。其中,有5家券商各獲2個保薦項目,并列第一,各占6.9%。這5家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平安證券、海通證券、國金證券、國元證券。
28家已發行新股,成功募集154.78億元。按照一般保薦機構保薦及承銷費收入占募集資金的3%-4%的比例計算,首批創業板項目已為這24家券商貢獻了5億元收入。券商界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說來,在中小板項目占比較高的券商,在創業板項目數量上也會領先。由于國信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等廣東境內的券商在創業板保薦項目數量上較多,因此,如傳聞變為現實,它們可能受的負面影響要大一些。
創投機構:優中選優
牽一發動全身。提高創業板、中小板IPO“門檻”的傳聞同樣牽扯到VC和PE們的“神經”。德同資本高級投資經理許謙向記者透露,提高創業板、中小板IPO“門檻”,可能只是由監管層內部掌握。“實際上,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從目前中小板過會企業的業績情況看,最近一年的盈利都在4000萬元以上,同時,現在基本形成了共識,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如果最近一年的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下,大家也就不會上報了。”
部分近期被否的公司,可能與此相關。如4月23日被否公司金仕達衛寧軟件,近三年雖業績快速增長,但2007年-200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249萬元、10740萬元、11340萬元,凈利潤僅分別為1224萬元、1701萬元、2616萬元。即使已經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若以凈利潤做比較,就有9家公司未達3000萬。而大禹節水,甚至連2000萬都不到。如果按傳聞中的新標準,這些公司很有可能不被通過。
許謙說,證監會的考慮的確有其必要,畢竟很多項目2000多萬元的利潤,4000-5000萬元的營業收入,抗風險能力確實小了些。尤其是有些公司依附在一些大公司、大項目、大客戶上,風險很大。
不過,許謙估計管理層目前不會修改創業板、中小板IPO上市規則。他說,現在的規則都是證監會不久前才下達的,不可能輕易改變。即使要改變,也應該對現在已經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公司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看究竟有多少公司由于無法達標而退市,然后再作修改也不遲。這樣,才能體現政策的嚴肅性和穩定性。
另有創投人士認為,創業板本來就是給高成長,高風險的小公司提供的融資市場。管理層的苦心當然理解,但最重要的還是把好審核關和監管關,比如信息披露一定要客觀完整,這個工作做好了,其他都很好解決。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總裁李萬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不管這個傳聞會否變為現實,他們在對創業企業的選擇上都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只有那些項目前景,管理團隊、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都符合要求的公司才能進入他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