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云 北京報道
“目前,創業板保薦工作出現了主板中較常見的申報項目調查不充分、材料質量差、保薦代表執業質量待提高等問題”,日前,證監會有關部門在一次內部會議指出。
“其實說白了就是保薦代表人不盡責,或者按監管部門的說法,叫不作為。”一位保薦機構投行部老總告訴記者。
為強化保薦代表人的盡職調查,保證整體保薦質量,相關部門負責人對保薦機構提出具體建議:確立勤勉盡職底線和內部核查最低要求,嚴禁保代不作為;對企業提供的文件資料要有專業判斷能力,不能簡單采信,盡職調查與專業核查分開,調查、審查相分離;建立反財務操縱的投行保障體系,反虛假申報調查機制等。
嚴禁保代不作為
2009年,監管部門對3家機構保薦的11家企業進行包括保薦機構工作底稿、工作日志的現場檢查,同時對未過會企業的保薦代表人進行了談話。
當時發現的主要問題有:對申報項目調查不充分,缺少發行條件核查及第三方證據;內控薄弱,內核小組現場檢查不夠,被動,協調會記錄對不上;創業板定位理解不夠;申報文件信息披露不充分,材料質量差;部分保代執業質量待提高。
前述內部會議上,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保薦機構存在的問題:盡職調查環節不夠深入,忽略對發行人的調查,缺乏第三方證據,重文件,輕實質;內核環節把關不嚴,部分企業明顯不符合發行條件;申報環節惡意闖關,文件不齊備即上報;材料粗制濫造,套用主板格式,很多材料內容前后不一;溝通環節遮遮掩掩,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有問題不能主動告之審核人員,回答問題如“擠牙膏”;估值報告不嚴謹,缺少隔離墻,研究受到干擾等。
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保薦機構“要承擔實質盡職調查,內部核查,審慎推薦,持續督導”,并提出具體建議。
一是培育輔導先行。“輔導上市過程中,讓發行人充分了解作為公眾公司的權利、義務,熟知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信息披露應做到及時、準確、完整等。”一位保薦代表人解釋說。
二至五條則與提升專業能力有關:改制過程服務中提升投行專業能力;確立勤勉盡職的底線和內部核查的最低要求,嚴禁保代不作為;對企業提供的文件資料要有專業判斷能力,不能簡單采信;形成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的專業集合能力。
“創業板由于財富效應誘導,小規模公司可能更容易存在粉飾業績、財務報告等情形,因此要求保薦代表人在會計師專業判斷外也要對財務方面進行判斷。”前述保薦代表人說。
2010年,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現場檢查力度,使現場檢查常態化,在去年的工作力度上,增強現場檢查的頻率與力度。同時強化監管和處罰,對違規保薦代表人嚴肅處理,尤其是不做項目只簽字的保薦代表人。
4月1日起,監管部門已開始嚴格執行收到輔導驗收報告后再受理申請材料。
建立盡責機制
該負責人提出的建議中,后三條均涉及保薦機構建立相關體制,以保證保薦項目質量,比如要求盡職調查與專業核查分開,實現調查、審查相分離;建立反財務操縱的投行保障體系,反虛假申報調查機制;建立保障發行申報、反饋回復質量的工作體系。
“這就是要求投行部門做好整體質量控制體系。”另一位保薦機構投行部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保薦項目已實行“五級內核體系”。
第一級是保薦代表人,可以在現場做獨立盡職調查、上市輔導等工作;第二級是投行部門質量控制小組,屬于投行二級部門,負責部內層面的質量審核,進行過程審核;第三級是部務委員會,討論是否符合提交發審會的各項要求,是否存在問題;第四級是公司層面的質量控制部門審核;第五級是內核委員會。
事實上,幾乎每家保薦機構都建立了完備的內核制度,但實際運行情況并不樂觀。
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50%的機構將核查重點放在內核評審階段,25%的放在報審階段,將重點放在立項階段的僅3%。
從內核的主要核查對象看,重點集中在提交給監管部門的相關材料,對發行人提供的一手資料及相關工作底稿重視相對不足。
同時,內核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相關的激勵制度安排不足,外部專業人員比例偏低。內核否決率與發審會否決率相比較低。
前述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還希望保薦機構形成創新評價標準體系,以更好地推薦符合創業板定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