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俊東
對創業板二級市場高估值的考驗時刻已經開始。
12月14日,主板上演了絕地反擊,從早盤的下跌62.61點到下午收盤反漲55.59點,漲幅為1.71%。但是創業板卻是繼續一蹶不振,28家創業板公司中,收盤上漲的僅有四家,收盤跌幅在4%以上的就多達6只。
申萬創業板指數當天錄得1.62%的跌幅。深交所的數據也顯示,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為113.69倍,比此前一個交易日下跌了1.87倍。
對創業板來說,近期最大的利空莫過于板塊的擴容,12月16日,天龍光電等八家第二批創業板公司將會上網發行,此次發行后,創業板公司將擴容至36家。
考驗首批創業板公司估值
從帶有行政手段味道的高壓監管到市場擴容,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正在經歷著持續的考驗。
在12月4日監管部門正式出手前,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曾經經歷了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的狂歡,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發行價格對應的市盈率平均高達55倍,如此高的發行價已經是市場討伐的對象,但是上市首日,創業板公司的整體市盈率就飆升到了113.69倍,此后的一個月里,創業板的高燒一直沒有褪去,最狂熱的時候出現在12月3日,當天創業板的整體市盈率升至127.65倍。
此后,創業板遭遇了監管層限制交易措施,以及8家公司擴容。由此,申萬創業板指數基本上是節節回落,申萬創業板指數顯示,從12月3日到12月14日收盤,7個交易日創業板已經整體下跌了10.8%,同期上證指數上漲了1.2%。
雖然在二級市場的高估值帶動下,業界普遍預期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可望超越第一批,但是卻不能阻擋創業板公司二級市場價格的回歸。
上海證券分析師錢偉海稱,上周創業板市場的大幅回落,或已預示創業板的“蜜月”已真正結束。一方面,交易所對創業板投機炒作監管力度的加強,對創業板構成外部壓力。市場內在的獲利回吐壓力,則成為制約創業板繼續走強的內因。
“據了解,創業板開市以來,雖然炒作異;鸨略鲩_戶數實際上并沒有明顯增加,而且在已開戶中,參與交易的戶數僅為10%左右,目前的新開戶中,更多的還是沖著創業板新股上市后的‘暴利’而來。增量資金的不足以及可以預見的大規模擴容,必定帶來創業板估值水平的整體回落。” 錢偉海認為。
雖然從12月3日以來,創業板的相對主板的跌幅已經不小,但是截至12月14日,創業板的整體估值水平仍然處于懸空狀體,對應深圳主板43.87倍和中小板50.33倍的市盈率,創業板高達113.69倍的市盈率仍溢價頗多。
“在目前這個點位上,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偏貴,市場風格也從中小盤股票開始向大盤藍籌股等基本面良好、業績優良的板塊和個股轉變,在這種環境下,第二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可能會趨于理性,對創業板的追捧也會漸漸趨于平靜!贝蟪苫鸷暧^策略分析師劉安田認為。
A股資金外松內緊
本周對一級市場的申購資金來說將會是非常忙碌,除了八家創業板公司,12月18日還有兩家中小板企業上網發行,而下周一,也就是12月21日將會是大盤股中國北車的上網發行時間,其中申購創業板的資金解凍后剛好可以趕上中國北車的申購,申購時間夾在其中的兩家中小板公司則和其他9家公司均形成了資金競爭關系。
一級市場百花齊放之時,二級市場資金可能轉趨緊張。
“據統計,屆時新股凍結資金可能會達到9000億元,這對二級市場資金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流作用的,而且年關將近,市場中資金的普遍心理是‘落袋為安’,可能多會選擇參與新股申購規避風險,這對市場不可避免產生一定的沖擊!眲蔡镎J為。
12月開始,大盤股登錄的消息不斷傳來,12月7日,發行數量為19.95億股的中國重工上網發行,加上同期發行的兩只中小板公司,凍結資金總額達到了1.33萬億,12月21日,發行量達到30億股的中國北車也要上網發行,此外,12月16日,證監會將會審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中國一重擬發行不超過20億股。
在政策風向已經出現微調的大背景下,大盤股的持續上市更容易觸動市場敏感的神經。
“上周最讓市場關注的是中央經濟會議,從傳達的會議精神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保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雖然主基調沒有變化,但是管理層有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微調已經出現!本绊橀L城的策略周報認為。
對于短期市場的走勢,劉安田認為,目前還是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說整個市場的流動性還是非常充裕的,雖然短期資金面吃緊,可能會對股指反彈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是并不足以導致市場大幅下行,所以,年前大盤可能會進入一個尋找方向的相對平靜期。
但是從今年12月的趨勢看即將到來的2010年的市場行情,卻已經有一些憂慮的聲音,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項廷鋒就認為,明年A股市場的資金供給會比較充裕,但是,明年A股市場的股票供給也會很大,有機構的估算是,明年融資和再融資的金額預計會達到八千億,甚至國際板也有可能會開設。所以項廷鋒認為明年“A股市場的資金不會過度寬松”。
景順長城的上述策略報告也認為,目前經濟復蘇強勁,如果即將公布的出口數據與市場預期呼應,經濟將進入良性循環階段,緊縮政策即將抬頭,這樣貨幣供給力度減弱。相比今年充足的流動性,明年流動性相對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