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新股發行制度在中國建筑上體現出了明顯的效力,根據中國建筑昨日的公告,中國建筑IPO網下和網上的中簽率分別為2.61%和2.83%,創下了自2006年以來IPO網上中簽率的第三高。
網上比例高于網下比例的鮮有現象也從側面說明了機構資金對于中國建筑的熱情。中國建筑的網下凍結資金接近一萬億元,這一規模甚至超越了發行時萬眾矚目的中國石油(601857),這體現出機構對于中國建筑高達51.29倍的發行PE并不表示擔心,對中國建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有很大期待。
網下凍結資金規模創A股紀錄
從中國建筑網下申購的狀況來看,機構資金對于中國建筑以及高昂的發行PE信心十足。
從相關數據統計來看,新老劃斷至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前,募資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IPO項目中,網下配售對象家數平均只有334家,網下申購最熱烈的發行僅有484家配售對象參與,而中國建筑網下發行參與配售對象高達531家,遠高于以往水平。
從凍結資金來看,新老劃斷至新體制改革前募資規模200億元以上的IPO項目網下平均凍結資金為4114億元,網下申購凍結資金最大規模為7992億元,這一紀錄為發行時火爆異常的中國石油所創。中國石油在發行股份數量和募資總額上還略高于中國建筑,但中國建筑IPO網下凍結資金近10000億元,大幅超越以往的最高水平。
IPO新規決定了機構在網上和網下兩種通道之間只能選擇其一,從結果看,機構資金明顯放棄了有申購上限約束的網上申購而轉為參與具有3個月禁售期的網下配售。也就是說,在風險和機會之間的抉擇中,機構資金明顯傾向于去抓打新股的投資機會。
大通證券認為,中國建筑網下申購的火熱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機構對于中國建筑后市的走強給予了一定的肯定,而且在上證指數已經達到3300點的背景下,機構還能如此火熱地進行網下申購,在某種程度上亦說明了機構對于A股市場后市的向好亦充滿了期望。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從靜態PE上看中國建筑的發行估值較高,但由于去年處于地產低谷期,是特殊情況造成的中國建筑業績低谷。而今年以來房地產業景氣明顯復蘇,整體回暖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中國建筑手握的3000多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由此看,中國建筑的發行估值也會有所下降,機構申購中國建筑基本都可以實現盈利。
中小投資者獲利空間上升
在中國建筑IPO中,由于對機構參與網上申購的限制而只參與網下申購,導致網下申購資金大幅超出網上申購資金,因此中國建筑依據事先的方案設定從網上向網下回撥了12億股,使得網下和網上最終發行規模均為60億股,這也是A股市場上首個網上向網下回撥的案例。
在啟動回撥機制之前,網下配售中簽率只有2.08%,而網上中簽率達到3.39%。而在回撥之后,中國建筑仍然體現出了網上中簽率高于網下中簽率的特征,這也是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狀況。
中國建筑中簽率明顯高于以往上交所IPO中1.14%和1.03%的平均網下和網上中簽率水平,來自W ind資訊的數據顯示,自2006年上次恢復新股發行至今,中國建筑的網上申購中簽率僅次于中國國航(601111)和工商銀行(601398)而位列第三位,可以看出IPO新股對于網上申購收益率具有明顯的提振效果。理論上講,此次中國建筑發行網上申購平均每15萬元的資金可中一簽,中小投資者的獲利空間顯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