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徐雅玲
計劃不及變化快。躊躇滿志年底上市的光友集團,終因主業股權結構問題將上市計劃押后。
“最快也要今年10月完成公司重組和并購工作,預計在明年將以‘光友薯業’為名在創業板上市。”5月26日,光友集團董事長鄒光友向本報記者證實,原定今年年底上市的計劃,因其忙于災后重建耗費精力過多,預計明年將在創業板實現上市。
同時,據其透露,原計劃納入上市公司的災后重建項目作為募集主打策略也發生了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將其農業項目為主打,且其與當地政府新建的國內首家“薯業大農莊合作社”項目共同納入上市公司,計劃在資本市場募集5億元。
然而,一位接近鄒光友的知情人則向本報記者透露,光友集團之所以上市計劃緩行是因為其主業股改過程中出現問題。具體而言,是光友集團旗下的南陽光友、秦皇島光友、內蒙古光友、南充光友,以及東南亞、南美等農業國家和地區都引入了戰略合作和投資者,在股改中拖了“后腿”。
上市延期
“股權結構的改造和關聯交易一直是困擾著光友集團上市的掣肘。”鄒光友向記者坦言。
早在2005年5月,光友集團就有上市之意。據前述知情人向記者透露,光友集團當時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國際馬鈴薯中心中國科技示范基地,鄒光友很希望借助這個契機,迅速提升自己企業規模和品牌,于是就計劃將光友集團包裝上市。
同時,四川省有關部門也給了四川一些中小企業上市的計劃和輔導,但由于當時光友集團的股權結構沒有明細出來,加之改制未能完成,因此,光友集團錯失良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后,由于光友集團地處極重災區,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可以享受更多優惠政策,于是鄒光友再次圖謀上市,并計劃將災后重建項目納入上市公司當中。
據悉,光友集團當時的重建規劃包括4方面內容:在綿陽災區準備以北川為中心的地區,建立薯業綜合加工園;以北川、安縣、平武、江油等地,建設20萬畝馬鈴薯、紅薯基地;建立災區薯業綜合培訓基地和技術創新體系;災區薯業市場體系建設,建立食品連鎖超市——光友粉絲快餐店,從而把災區的物流渠道建立起來。
“我們將于2009年內在中小企業板上市,利用災后重建機會進入資本市場,將資本市場融資用于未來3年的災后重建項目。”當時鄒光友稱。
然而,時隔一年,光友集團旗下的南陽光友、秦皇島光友、內蒙古光友、南充光友等都引入了戰略合作和投資者,在股權結構問題上依然無法明細,關聯交易問題在這段時間內依然沒有得以解決,鄒光友的計劃終因4年前的老問題而再次被迫押后。
百億“猜想”
這樣的情況下,光友集團不得不重新修改了其上市計劃,不僅在時間計劃上推后一年,在內容方面也發生很大變化。
鄒光友向記者透露,災后重建項目在上市公司定位可能會發生改變,從進入中小板塊后的定向募集資金進行災后重建,轉為打造企業薯業百億工程的一個部分。
“目前企業進入輔導期后的方案中可以確定的是將集團除機械、廣告以外的其他產業納入上市公司,此外還將與當地政府一起合作的‘薯業大農莊合作社’一并納入上市公司,預計將在資本市場募集5億資金。”
“一旦上市計劃進展順利,按照我們‘薯業百億’工程的發展規劃,企業產值將在一年內做到3億,5年內10億,10年內30億,最終實現100億。”鄒光友說。
據悉,公司目前準備投資10億元在綿陽北川新縣城征地500畝,或者在綿陽災后重建經濟開發區征地200畝打造一個國際薯業中心,并考慮在雙流縣征地200畝建全薯粉絲生產線。
此外,為了擴展市場,光友薯業還打算將銷售公司從綿陽搬至成都,按照鄒光友的規劃,薯業綜合加工園、薯業優質原料基地、薯業國際研發中心3大項目建成后分別年產值7.25億元、6.4億元和1000萬元。
然而,分析人士則指出,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內部的股權結構和關聯交易的問題,即便上市并實現目標,也會有一枚“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