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海濤 北京報道
新股發行預期對市場“抽緊資金、沖擊二級市場”的負面影響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管理層的重視,控制發行節奏正在成為管理層“系統救市”的一個重要舉措。
9月9日,中國證監會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始于數月前的控制發行節奏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未來看得見的時間范圍內這一政策都將持續。
當天,上證綜指直逼2100點關口,創下近兩年來新低,深成指也幾度失守7000點大關。截至收盤,滬指漲0.11%報收2145點,深指漲幅0.26%收于7022.18點。
審而不發
“上發審會跟真正發行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二者不是一回事。”證監會有關方面負責人9日對此澄清說,證監會實施的控制發行節奏就是對上市的家數和頻率進行適當控制。
上述負責人說,發行也是一個很龐雜的體系,相互之間工作性質上分類比較多,其中主要包括審核和發行兩個階段。作為證監會一項日常監管工作,發行審核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規范進行。
“所謂程序要求,要經過幾個階段,什么時候要完成初審,什么時候完成發審委的會議我們對每個企業具體的條件要進行審核,最后由發審委來審核進行核準。這是證監會的一項行政許可工作,是有要求的。”上述負責人說,完成審核后,什么時候到市場上發行,由證監會進行適當控制,就在這個環節體現控制發行節奏。
“所謂程序要求,要經過幾個階段,什么時候要完成初審,什么時候完成發審委的會議我們對每個企業具體的條件要進行審核,最后由發審委來審核進行核準。這是證監會的一項行政許可工作,是有要求的。”上述負責人說,完成審核后,什么時候到市場上發行,由證監會進行適當控制,就在這個環節體現控制發行節奏。
本報記者按證監會網站的公開信息統計發現,僅9月份,發審委共召開了5次發審會議,審核通過了9家公司的IPO或再融資申請,另外還有一家公司的可分離債。也就是說,證監會對擬上市公司的IPO申請的受理并未因控制發行節奏而改變。
實際上,兩個月前證監會已經明確表示要平衡資金供求,控制新股發行節奏。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共有73家企業進行了IPO,其中前6個月發了59家,平均每個月發10家;7月份和8月份發了14家,平均每月7家。可以看出,證監會正在按照“既定”原則在進行調控。同時截至目前,已過會而未發行的公司有30多家。
當然,擬上市企業的規模也是證監會“控制”時考慮的因素,比如中國建設,就是為了緩沖對市場的沖擊而壓著未發。
“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按照這樣一個原則在做,在看得見的時間內不會改變,(恢復正常發行節奏)還沒有提到內部會議上來。”上述負責人說。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說,股權分置改革時證監會暫停新股發行來全心致志搞股改,現在則用控制發行節奏來全心致志解決新環境下產生的新問題,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