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喆
本周,滬深股指在創出今年以來的新高后開始震蕩整理,而兩市不少上市公司已按捺不住再融資的沖動,紛紛拋出方案“投石問路”。中國石油(601857)12日召開的股東大會通過了2009年1000億元的融資計劃;酒鋼宏興(600307)、龍溪股份(600592)、海陸重工(002255)等公司也相繼出爐了幾億至幾十億元金額不等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預案。
業內人士指出,滬深兩市目前的指數點位對應的市盈率,已基本符合再融資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資意愿漸漸抬頭。
據中國證券報信息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02家公司發布了增發預案,擬募資金額超過1700億元。如果加上中石油1000億元以發債融資為主的再融資意向,則募資金額已超過2700億元。而去年同期,A股市場僅有28家公司發布了增發預案,擬融資金額280億元左右。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已經有31家公司順利實施了增發,融資總額為705.78億元。
擬增發公司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融資規模也隨著股指的攀升水漲船高。100余家擬增發公司中,有兩家公司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其中浦發銀行擬募資金額達到150億元,排名浦發銀行之后的是保利地產,擬募資金額最高不超過101.31億元。兩家公司擬融資規模相加,已與去年同期所有發布增發預案公司的擬融資額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再融資在規模大幅膨脹的同時,現金認購比例也大幅提升,這與2006-2007年大牛市中以資產注入為主的再融資模式截然不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布增發預案的102家公司中,20家公司的關聯方選擇了資產注入,余下82家都選擇了現金認購。
顯然,在大股東和關聯方資產盈利能力下降、貨幣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更傾向于通過增發獲得現金開發新項目。而新項目不少與政策刺激有關,而增發對象也往往青睞于這樣的項目。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選擇現金認購的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受益于“4萬億”投資的基礎設施上市公司,或者是具有相關區域振興規劃刺激利好的公司。比如浦發銀行,在國家明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后,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作為本地銀行卻受到資本金匱乏的困擾。在增發順利實施,募資150億元將對公司的核心資本形成有效的補充。
事實上,不少公司的再融資,或多或少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中石油融資計劃一出,股價應聲而起,次日大漲6.07%;浦發銀行也是在股東大會的次日,股價大漲創出本輪行情新高。而龍溪股份在因非公開發行停牌前,連續走出了12根陽線,累計漲幅達45%。
就目前而言,不少增發項目描繪的藍圖,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有增厚的作用,這就為市場提供了炒作的題材和概念。以龍溪股份為例,公司擬向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增發為3,000萬股A股股票,募資23,880萬元將全部投資于特種關節軸承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達產后,龍溪股份每年將新增特種關節軸承240萬套,新增銷售收入36,000萬元,新增稅后利潤11,220萬元,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為43.40%;而2008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24億元,凈利潤1.1億元。
但遠景畢竟不是現實,實業項目的未來盈利存在各種風險,而資本市場更是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在審視這些增發募資項目時,應多一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