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出2.5億保理壞賬后,陸金所澄清該筆業務與其P2P并無關聯,繼而母公司中國平安對外表示,陸金所的P2P業務與平安直通、平安信保整合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陸金所將純化其作為金融理財信息咨詢平臺的功能,打造為非標金融資產集散地,構建一個開放的交易平臺。
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表示,盡管P2P業務在陸金所業務中的比例不大,但通過P2P之“風”,陸金所賺足了“眼球”和積累大量用戶,再以創新的姿態打造“非標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發展路徑非常清晰。在純P2P公司風險不可控和經營可持續性存疑的行業環境下,P2P上市還有待觀望,但作為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登陸資本市場的可能性則大許多。
同時,在陸金所號稱要打造為非標金融資產集散地之時,已有不少平臺已開始覬覦這塊巨大的蛋糕。但平臺對接這類資產時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順利,資產包進入平臺時的資產評估、風險審核以及制度缺失等問題尚待解決。例如信托產品,此前各地產權交易平臺先后推出過信托收益權融資項目的交易,但由于信托登記制度缺失,信托受益權轉讓業務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另有券商研究員認為,非標資產的風險評估、產品投向、收益情況等仍處于模糊地帶,需要嚴格的項目風控手段,如果貿然對接,可能將非標資產風險直接轉移到P2P平臺,這也值得平臺警惕。
□本報實習記者 周文靜 記者 張莉
剝離P2P 上市路線圖浮出水面
3月17日晚間,中國平安[微博]對外宣布,將旗下多個相關業務整合成統一的“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該業務集群整合平安直通貸款業務、陸金所轄下的P2P小額信用貸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三個模塊的業務管理團隊。
中國平安表示,上述業務具有客戶群相似、業務模式互補、略協同性強等特點,此次整合將使得平安普惠獲得強大的線上發展能力,而陸金所也將獲得強大的線下服務能力支持,其原有的P2P產品線將成為更加開放的平臺,獲得包括平安普惠在內的更加豐富的P2P產品供應支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平安此舉意味著將旗下小額信貸業務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歸集,將業務端和產品銷售端分開,等于項目來源外包給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門,陸金所作銷售通道。據了解,中國平安已開展多年的小額消費信貸業務,如被稱為平安小貸的“三駕馬車”的平安信保、平安易貸、平安直通貸款。
在傳出2.5億元壞賬并被大公國際信評集團旗下大公信用數據公司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后,一向低調的陸金所高調召開新聞發布會,再次澄清出現壞賬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為標準的商業保理業務,并未進行再保理或基于該項保理業務做進一步融資安排,該筆壞賬和陸金所上面的所有項目無關,只是陸金所旗下平安國際保理正常經營出現的逾期。
此外,陸金所還證實公司已成功引入投資機構,總額達30多億元,并將于近期全部到位,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但并未披露投資機構的名稱和股權結構信息。對于上市,陸金所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IPO時間表,最近的事件不會影響未來的戰略。市場解讀認為,并不排除陸金所在臨近上市前做一輪私募融資,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
有接近陸金所的人士表示,早在陸金所搭建初期,平安集團層面就有分拆上市之意,上市是遲早的,現在只是時機問題。在對外確認融資后,繼而確認分拆平臺的P2P業務進行合規整合,陸金所的業務模式和資本之路已經漸漸浮出水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純P2P業務不賺錢甚至還虧損,陸金所將其剝離有利于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該人士還認為,待政策和市場成熟時,陸金所現在剝離的P2P業務也有可能將獨立上市。
純P2P上市難欲取道“非標”交易平臺
此次在宣布剝離P2P業務之時,陸金所一再表示,將純化其作為金融理財信息咨詢平臺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其非標金融資產集散地的市場作用,構建成一個開放的平臺。聯金所首席運營官劉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第三方服務平臺的業務模式及盈利更多來自于大流量帶來的交易手續費及附加值。以社交軟件陌陌為例,雖然其目前的盈利模式不確定,但是憑借6000萬的月活躍訪問量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因而互聯網金融一定會有一匹第三方服務平臺的“黑馬”殺出來。
目前,已有不少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如紅嶺創投、拍拍貸、91金融等都表示在準備上市。而日前召開的兩會也屢屢提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在監管漸明業務有望合規的情況下,各路平臺更是摩拳擦掌想要登陸資本市場。
劉哲表示,P2P上市主要存在兩大方面的障礙。一方面在于其業務本身,監管細則遲遲沒有落地,有律師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符合上市的法律要求是不集資不設資金池,并且先有借款人項目才有投資人進行匹配,這樣符合法律規定,同時符合未來監管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就是對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一個判斷,以港交所為例,上市企業前兩年營業收入必須達到2000萬港元,而第三年的盈利也有相應的要求,這對于目前大部分的處于發展期的平臺很難達到。
作為信息服務平臺,在業務合規方面要達到上市的要求和監管則容易許多,在取得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的資質后,備齊基金、保險等相關代銷牌照,如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則要求對方有相關牌照,若要自營成立產品則需自己取得資產或者私募基金的牌照,相比于P2P來說障礙小很多。P2P中介棕櫚樹CEO洪自華表示,陸金所背靠平安,平安體系金融牌照齊全,將相關業務剝離至平安體系中的其他部門,這輕而易舉能實現。因而相對于純P2P平臺,第三方服務平臺更容易實現上市。
事實上,陸金所一直強調自己不是P2P平臺,而是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表示,盡管P2P業務在陸金所業務中的比例不大,但通過P2P之“風”,陸金所打造良好的知名度和積累大量用戶,再以創新的姿態打造非標金融交易平臺,挖掘沒能在市場流通的大量非標金融資產。
p2p對接“非標”成趨勢資產評估考驗平臺風控
實際上,除了陸金所之外,不少P2P平臺也開始瞄準來自金融機構大量的“非標資產”的市場。早在去年9月,廣州某P2P平臺負責人便曾公開表示,希望借鑒陸金所模式,同樣打造一個對接銀行、證券、信托等非標資產的交易平臺,通過大量客戶資源的積累,令P2P平臺與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與此同時,龐大的非標市場容量也令多數金融機構選擇通過P2P的業務通道來探索非標融資的新模式。據熟悉銀行同業業務人士分析,由于去年監管層發布“127”號文對商業銀行同業業務進行整頓和規范,對非標資產規模的限制和壓縮也較為明顯。但由于市場融資需求客觀存在,非標資產轉標的需求在大幅上升,這也令P2P成為繼銀行同業之后接盤非標資產“主力”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非標金融資產大多散落于小貸、融資租賃、私募、信托、資管等機構,大量金融資產缺乏公開的交易場所,基本依賴于線下對接,交易手段比較落后。李耀東認為,目前國內幾大地方性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大約有幾千億元,還有很大份額的金融資產未被開發。業內估計,這類資產市場份額至少在萬億元以上。“非標金融資產交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遠遠超過傳統的P2P業務。如果陸金所通過平安集團旗下的其他部門將非標資產打包后在平臺售賣,對于平臺來說一方面做到風險的隔離,另一方面要做到加強產品的流動性,兩方面都控制好了,平臺就像交易所一般。”洪自華表示。
不過,對于P2P對接非標資產的模式創新,業界也存在不少疑問。被業內稱為互聯網金融領域“校長”的陳宇認為,如果P2P平臺仍需要引入擔保機構來促成交易,則意味著平臺的信用模式發生變化,“比如陸金所引入擔保機構對其引入資產的交易行為進行擔保,則意味著平臺自身也承擔對借款人信用狀況做增信評價的角色,一旦這類評價機制出現問題,受損的不是出資人而是平臺自身。”洪自華說,當前P2P平臺對接各類資產,其大體的模式是企業采取一定的增信手段,這也意味著平臺需要對嫁接資產進入的金融機構同樣有風險審核的工作,如果這類風控沒有做到位,則隱藏的風險將會逐漸加大。
此外,P2P對接非標資產并非想象中順利,制度缺失和資產評估難度大等問題也成為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據信托公司內部人士分析,此前各地產權交易平臺先后推出過信托收益權融資項目的交易,但由于信托登記制度缺失,信托受益權轉讓業務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另有券商研究員認為,非標資產的風險評估、產品投向、收益情況等仍處于模糊地帶,需要嚴格的項目風控手段,如果貿然對接,可能將非標資產風險直接轉移到P2P平臺,這也值得警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