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曉理) 據了解,中國重工日前已經結束了上海、深圳和廣州地區的推介活動,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北京地區的推介。機構投資者對中國重工給與了極大的關注,普遍認為中國重工是一家受益于軍工、能源、裝備制造業高速增長的公司,具有十分獨特的競爭優勢,與中國船舶在業務結構上不具可比性,應享有遠高于中國船舶的估值水平。
與中國船舶所處的造船業不同,中國重工所處的船舶裝備業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出的發展嚴重滯后的行業,屬于國家目前重點發展的瓶頸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中國工業化藍皮書》指出,我國船舶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相當于國際先進水平的比例為84.5%,但船舶修理和拆船業比例為53%,而船舶裝備業更是僅為39%。受制于產能限制,現階段國產船舶裝備的供應量尚遠不能滿足需求。目前我國國產船舶裝備產品裝船率僅不到50%,與日、韓等國家90%以上的比例有著巨大的差距。
根據賣方分析師測算, 2007年我國國產船舶裝備收入為211億元,2011年我國國產船舶裝備裝船率達到65%,國產船舶裝備收入預計將超過676億元;隨著裝船率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船舶裝備行業發展空間將提升到830億元以上。因此,不同于景氣程度較低的船舶制造業,船舶裝備業發展潛力巨大。預計中國重工未來三年船舶裝備業務收入增長率達18%。
除船舶裝備業務外,中國重工也是我國海軍艦船裝備最強最大的供應商。經國家有關政府部門批準,中國重工擁有近十家核心軍工企業,擁有國內最齊全的艦船裝備生產能力和體系最完整的科研力量,為我國海軍提供艦艇用柴油機及部件、艦載武器發射裝置、艦艇用導航設備、艦艇用通訊設備、軍用加固計算機、艦艇用傳動裝置六大板塊的核心艦船裝備產品。招股意向書顯示, 2006年以來,中國重工軍工業務收入及占比快速提升:2006至2008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0.6%,2008年軍品收入達16.1億元;軍品收入占比由2006年的8.9%,快速上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10.6%。賣方分析師預測,中國重工未來三年軍品業務收入增長率達40%以上。伴隨著我國海軍發展遠海作戰能力、實現整體戰略轉型的快速推進,中國重工的軍工業務將獲得高速成長的動力,長期受益。
中國重工作為我國能源裝備行業的佼佼者,在能源裝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占據了行業的制高點,賣方分析師預測公司未來三年能源裝備業務收入增長率達40%。在風電方面,公司以風電齒輪箱為主要產品,同時生產風電偏航器、風電變槳器、槳榖、風電主軸鑄鍛件、風電發電機組、風電變槳控制系統等風電核心裝備產品。2006至2008年,中國重工風電業務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已達67.0%,風電齒輪箱市場占有率已躍居全國第二。2008年,重齒公司生產風電齒輪箱113萬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15.60%,其中,2兆瓦以上風電齒輪箱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
核電方面,中國重工下屬的陜柴重工依靠強大的軍品研發實力,已成為唯一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設計、制造核級應急發電機組許可證的境內企業,已具備PA6B系列核電站應急柴油機組的國產化能力,目前已經簽署和完成的合同金額合計已達8.5億元。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7,000萬千瓦,而目前僅為1,100萬千瓦,2009年至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6.7%。作為該市場目前唯一的競爭者,核電業務無疑將成為中國重工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鐵路運輸裝備方面,中國重工下屬的重慶長征重工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首家鐵路系統外運輸設備供應商,已具有二十多年的鐵路貨車制造歷史,依靠艦船裝備的設備和技術優勢及軍工質量品質,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競爭能力。2006至2008年,中國重工的鐵路貨車市場份額由5.5%穩步提升至7.0%,目前已是繼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后、全國第三大鐵路貨車生產商。出口業務也逐漸成為中國重工鐵路貨車業務的亮點,自2008年底以來重慶長征重工已簽署俄羅斯、美國、孟加拉國以及臺灣等多筆出口鐵路貨車及其配件合同,合計共4.6億元。分析師預測中國重工鐵路運輸裝備業務未來三年收入的增長率可達20%。
賣方分析師均認為,中國重工三大業務板塊發展前景良好,預計公司未來3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將維持在20%以上。作為具有多項獨特的競爭優勢的艦船裝備業龍頭企業,中國重工的合理估值水平將遠超過中國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