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歪嘴和尚念經,好經也會被念歪。
IPO的修正辦法出臺后,水皮十分肯定,但是一直對所謂老股發行心有疑惑。實事求是地講,老股發行并非中國的創造,國外股票掛牌,大多伴隨老股轉讓,實際上也是風險投資的退出途徑,不過這種辦法,創始人股東反而非常謹慎,因為他們的減持往往反映對公司前景的真實判斷,減持過多會影響發行的價格,早在IPO修改征求意見時,不少專家提出相關建議,這次在新股IPO中被采納很重要的一點是作為限制“三高”出臺的措施,如果超募則可以減持部分老股,而減持老股回過來可以抑制虛高定價,這是一種君子約定,前提是公司的持續經營。
但是,這種君子之約如果碰上小人,或者說心懷鬼胎的中介,那么老股減持完全可能變相成為變現的通道,在這個市場圈錢固然可惡,但是錢畢竟在公司內還是爛在鍋里,一旦變成老股東變現的契機,那么留給市場的極可能是一堆垃圾。
奧賽康就是個惡劣的典型。
根據這家公司公布的計劃,IPO總共發行5546.60萬股,其中新股的數量為1186.25萬股,控股股東轉讓老股數量為4360.35萬股,發行價72.99元每股,發行市盈率為67倍,公司募集資金不過8個億,但是老股東借機套現卻達31億元還多,被市場人士稱為史上最荒唐的IPO。
荒唐在哪?
是67倍的市盈率嗎?不是。創業板現在平均60倍在前,新股67倍不算離譜。離譜的恰恰是新股和老股減持的1比4,這是發行嗎?這不是變現又是什么?更可笑的是發行后總股本依然是2億多股。換句話講,控股股東依然控制70%以上,這樣的發行有必要嗎?公司發展的募投需求明明只有8個億,為什么借發行之機,為老股東套現30個億!這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嗎?這是解決企業融資難嗎?都不是。這叫財富轉移,損不足以奉有余!如果可以這么痛快減持的話,IPO新規中對控股股東的減持條件豈不是一張廢紙?有關部門是在耍投資者,還是在耍大股東,或者就在耍自己玩呢?
真是豈有此理。
水皮此前批評原來IPO所謂市場化取向是“偽市場化”,“三高”是禍國殃民,現在看來,IPO能夠如此被鉆空子,較之“三高”,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毫無疑問,大股東是這種游戲的最大受益者,30億變現,中金公司作為承銷商也是受益者,3億承銷費入賬,我們特別關心的是又有哪些個機構會在這個價位上接盤完成利益輸送?凱恩斯號召大家對奧賽康的IPO“拒絕申購,拒絕買入”,那不妨讓我們看看究竟誰在沒穿衣服裸游。
同樣是新股發行,奧賽康定價時剔除的高報價僅為12%,而良信電器剔除的則為80%,投資者懸殊報價,奧賽康在23.50元到87.41元之間,良信在9.89元到38.4元之間,良信果然講良心,定價只在19.10元。
推高定價,在滿足公司融資需求的同時,順便減持老股以滿足上市25%的比例要求,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細節,而恰恰魔鬼就藏身其中,善意被邪惡強暴莫過于此,如此看IPO細則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亡羊補牢還不晚,千錯萬錯,錯在一個假設前提,那就是承認超募的合法合理合規,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奧賽康和中金公司不過是這出鬧劇的前臺小丑而已,肖鋼緊急叫停這出鬧劇有一定的壓力,但是歪不壓正,公道自在人心。
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
海普瑞2010年4月16日招股,發行價高達148元,眾多機構爭相競購,5月16日上市,開盤價166元,最高沖至188元。
海普瑞為何能吸引如此眾多的資金追捧,據稱是生物制藥概念在發揮作用,其實海普瑞從上市開始就伴隨著質疑,主要針對的就是其產品的專利性,所謂的肝素原料從豬大腸中提取,公司認為自己是惟一獲美國PDA認證的產品,而市場競爭者認為其混淆了是非。不爭的事實是,海普瑞上市后的業績一直下滑,到2013年三季度,利潤每股只有0.36元,主營收入同比下降8.23%,利潤更是下降39.27%,股價只有19元左右,凈資產收益率只有3.66%。
海普瑞當年上市融資原計劃不過5億元左右,但超募居然達到50億元左右。以目前的業績看,當時的市盈率達到300倍,現在市盈率也有40倍左右,神話畢竟是神話,終究有見光死的那一天,海普瑞讓多少公募基金上套,中介和公司心知肚明,高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令人憎惡。不客氣地講,從頭到尾就是一個生物制藥高科技的騙局,坑的就是中小投資者。更可惡的是,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超募的50個億迄今還趴在賬上吃利息。
奧賽康上市充其量不過海普瑞第二。
“愿賭服輸”這句話在市場上還真不能簡單理解,“買者自負,賣者有責”要落實到實處,請從奧賽康開始。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