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后首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大幅低開并暴跌,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分別重挫2.83%、3.78%,雙雙創出今年以來的收盤低點。至此,“紅五月”難得的上漲成果,已被6月份以來的下跌全部抹去。此次下跌與IPO即將重啟有關系,反映出市場對擴容表現出的擔憂。
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方案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味著IPO最快或在7月份重啟。監管層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懲萬福生科式的欺詐上市,“嚇退”業績變臉的在審公司,接下來最敏感的話題是會不會擴容“抽血”過度。
以往的市場走勢表明,A股之所以屢屢“熊霸全球”,與“融冠全球”有很大關系。例如,2011年A股創出年漲跌幅“史上第三熊”,而其IPO融資規模是僅次于2010年與2007年的“史上第三高”。兩個“第三”的出現并非巧合,表明過度擴容圈錢是股市“跌跌不休”的“元兇”。
此次新股發行改革強調市場化的方向,發行人通過發審會并且履行會后事項程序后,證監會即核準其發行申請。何時啟動新股發行,由發行人和承銷商自主判斷和選擇。若在成熟市場上,市場高漲時新股發行多,市場低迷時則發行少。可令投資者擔心的是,國內企業“一切為了上市”,會不會不顧市場時機而爭相上市。
以往“瘦身”發行的出現,如浙江世寶“瘦身”九成以上發行,表明有的企業存在“饑不擇時”的可能。前幾年熊市中的新股發行不見降溫,也顯示一些企業把“能夠上市”看得比“何時上市”更重。
IPO暫停已有9個月,不少在審企業對上市融資“如饑似渴”,生怕再拖延會“夜長夢多”。另外,目前已過會80多家企業,一旦新股發行重新開閘,如無意外將集中拿到批文,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密集發行上市。已有市場分析預測,為了盡快消化已過會的“庫存”,IPO重啟后的擴容節奏只會加快不會減慢。
此次新股發行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見稿公布后,創業板比主板抗跌,還在6月14日暴漲3.78%,被認為與整個A股市場資金面流動性較差有關。在資金面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若IPO重新開閘后擴容過度,更容易帶給市場負面影響。即便監管層實施的新政確保了IPO信息披露真實與透明,新發行的公司大多具有一定的業績基礎及增長潛力,可如果新股發行量過大的話,失衡的資金面也會導致二級市場不堪重負。一個難見起色的二級市場,勢必嚴重挫傷投資者信心,不利于A股市場的穩定發展。
應該把發行節奏交給發行人決定。新股什么時候發行,發行成與敗,全由發行人和市場決定,買賣雙方自主博弈,這應該成為A股市場的改革與發展方向,也是推動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不過,就當前市場而言,如何把握資金面的平衡非常重要,必須解決好二級市場不被擴容“抽血”拖垮的問題。對于IPO重啟后可能出現的企業融資沖動過強,監管層與投資者都有必要加以警惕。
IPO重啟需要避免擴容過度,否則難以實現A股市場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完全平衡。當前弱市中,投資者更希望擴容數量適度,給二級市場以“喘息”的機會,而不是在市場化的旗號下吹響“擴容圈錢”的集結號。此次新股發行改革屬于審核制下的技術性改良。既然發行人先要“過關”發審會,放開的是過會后自主選擇時間窗口發行,那么,發行節奏的快慢還會或多或少體現監管層的意圖。
如何讓擬上市企業變得理性,真正體現出發行節奏由市場自主調節,投資者對此充滿期待。(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