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文
圍繞歸真堂(微博)IPO所引發的爭論,將中醫藥行業長期使用的“活熊取膽”生產方法暴露于聚光燈下。這種生產方法持續受到眾多國內外動物保護組織和各方人士的詬病,但是礙于熊膽在某些中成藥中的關鍵作用,政府主管部門始終沒能下決心禁止對熊膽的使用或者取締該生產方法。公眾對于歸真堂IPO的關注,有可能促使主管部門調整已有的熊膽制品生產和交易規定,迫使生產企業放棄現有生產技術并逐步轉型,這無疑會增加歸真堂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進而壓低其新股發行價格。
熊膽制品的生產與貿易
在我國仍合法
熊膽制品的生產和銷售由于涉及動物保護議題,例來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嚴格管理。國家林業部(局)先后在1997年和2004年發布關于熊膽制品生產的技術管理和資源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反映出主管部門試圖平衡中醫藥發展和動物保護兩大主題的關系。不過主管部門的文件并沒有限制熊膽制品的產量,更沒有禁止新資本進入這一行業。從法律層面看,熊膽制品生產和貿易在我國仍然是合法的。合法的商業機會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吸引投資者,歸真堂的創立再次證明任何風險都能被足夠高的利潤所覆蓋。
實際上,歸真堂在本行業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企業,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企業,它受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近一個時期以來公眾對于新股發行體制弊端的關注。因此與其將歸真堂事件視為社會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不如將其看作是公眾對新股發行關注的延伸。依據現行的證券公開發行和承銷管理辦法,證券監管部門不能僅依據歸真堂主營業務的性質而拒絕其發行股票和上市的要求,這已經超出了前者的監管范圍。因此對于股市投資者而言,歸真堂IPO能否成型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即使它不能成型,投資者仍有可能通過私募發行渠道投資于這家企業。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在此次事件以后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變化。
政策風險的增加
推高投資風險
根據公開資料,歸真堂的主業比較單一,熊膽粉生產和銷售是它的主要利潤來源。其擬募集資金的投向,也是進一步擴大現有主業的生產規模。如果沒有這次事件,現有行業管理規定保持不變,歸真堂完全可能按照既定目標順利完成募資和擴產,其投資風險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較小。但在此次事件以后,主管部門的態度極有可能發生變化。依目前形勢來看,主管部門發文要求立即停止生產和使用熊膽制品的可能性較小。
據報道,目前我國黑熊養殖企業有68家,存欄黑熊近2萬頭,其中接受活體取膽的黑熊數量有6000-8000頭,有180余家制藥企業生產的150多種中成藥含有熊膽成份。立即終止熊膽制品生產和使用,無疑會對中藥行業形成一定沖擊,這是主管部門不愿看到的結果。但是面對廣泛的社會爭議,主管部門也不太可能保持沉默。最有可能的是要求熊膽制品生產企業逐步放棄“活熊取膽”生產方法,完成企業轉型,畢竟各國醫藥行業在不使用熊膽的情況下,也達到了相當的治療水準。那樣的話,歸真堂將遭受重大損失,對黑熊和熊場建設的投資很大一部分將成為沉淀成本,現有非熊膽產品亦無明顯優勢,企業未來現金流大幅減少。
當然,熊膽制品行業也有可能找到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延續這一古老行業的生命,只是它不太會首先發生在歸真堂這樣的小企業身上。政策變化的另一個后果是企業生產成本的迅速提高,并刺激替代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如果替代產品被證明充分有效,那么熊膽制品生產和貿易的禁令將指日可待,歸真堂的主營業務面臨終止。
政策風險的增加轉換為歸真堂的經營風險,進而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理性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其具體表現就是歸真堂新股發行價格的降低和籌資費用的提高。在當前的中國股市,偏好風險者大有人在,加之“炒新”氣氛尤存,歸真堂新股發行不出去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只是一旦進入二級市場,這家公司的股價將面臨較大波動。現有的多空雙方分歧會限制成交量的增長,降低該股的流動性,從而進一步推高其投資風險。因此,風險偏好型投資者有可能成為該股的主力,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遠離這只股票是相對穩健的選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