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制度尚存缺陷,市場約束機制也不夠完善,目前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如何改革完善。就現狀而言,過度炒作新股,不僅危害市場,而且從根本上損害投資者切身利益。”1月13日,證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吳利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特別提醒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散戶投資者,對投資新股要理性參與,不要盲目跟風。
新股投資應理性看待
資本市場對于引導社會儲蓄轉化為長期投資、合理配置資源具有重要作用,新股發行是連接投融資雙方的橋梁,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可否認,一些新發行股票的公司行業獨特,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資本市場成為其高速成長的加速器。”吳利軍表示,與此同時投資者也要認識到,投資股票應當更多地去看待公司本身,與是否是新股沒有直接關系,投資新股也不能與盈利畫等號。
股市并非遍地黃金,新股未必都能賺錢。據了解,與二級市場股票相比,新股的透明度相對較低。新股信息披露僅限于招股說明書以及中介機構的保薦報告、投資分析報告。
“新公司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經營風險也沒有充分暴露,投資者對其真正了解需要過程。因此,相對而言,投資新股的不確定性更高,風險也更大。”吳利軍說。
據統計,2009年以來,新股破發逐漸增多,2010年首日破發率約為7%,2011年約為27%;2011年,下半年參與新股申購的賬戶數比上半年減少1萬多戶;近日,兩家公司因參與詢價機構不足而致中止發行。
“這些數據雖不全面,但從中可以看出,隨著更加完善的市場機制的引入,一級市場固有的風險特征逐步顯現,以往熱衷打新的部分投資者已開始反思。”吳利軍強調,“新股不敗”、認購新股保賺不賠的現象,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這種狀況并不正常,也不可能長久。因此,廣大投資者對投資新股可能的收益和風險應有足夠的認識。
中小散戶可能面臨更大風險
我國境內股市中小投資者占比高,持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80%以上。從海外市場看,新股大部分由機構購買,與我國的情況有很大差異。
吳利軍表示,隨著各類細分行業的公司不斷上市,公司業務越來越專業化,而中小投資者在知識儲備及了解發行人的資料來源、渠道方面很有限,特別是新入市投資者,風險意識或經驗不足,對已經上市的尚需精心研究,對新股更難做到詳細了解。“這種情況下盲目跟風投資新股,可能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
初步統計顯示,2011年參與新股申購的賬戶中,專業機構投資者上半年虧損,下半年轉為盈利。“但是這種盈利也是短時期的,很可能今年再次陷入虧損。如果這種高價發行局面不改變,預計投資者打新虧損會更大。”吳利軍說。
因此,對于中小散戶投資者來說,需要在評估自身優勢、劣勢的基礎上,客觀判斷自己的知識準備程度、風險識別與承受能力,審慎確定投資方向。
吳利軍認為,中小散戶投資者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搜集盡可能多的資料,潛心尋找二級市場上有潛力的藍籌股進行投資,可能更為穩妥。
據統計,2010年至2011年,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為:創業板59.49倍,中小板48.53倍,滬市主板37.55倍;而同期市場總體情況為:創業板64.24倍,中小板38.09倍,滬市主板20.06倍。
“當然,個股之間差別較大,投資者還要自己選擇,自擔風險。”吳利軍說。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需各方合力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監管工作的核心目標,做好工作、任務艱巨,需全社會關注,各主體參與,投資者自我保護并舉。”吳利軍表示,證券監管部門將圍繞這一目標,按照“三公”原則,努力推動建立面向投資者的有效、誠信的證券市場,構筑投資者保護的良性生態環境。
吳利軍要求,發行人要有商業誠信,既要重視自身的產品、技術、質量、市場,提高經營效益,更要充分重視各類股東的共同利益,真實、準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只有這樣,才能在證券市場上立足和發展壯大。
他同時表示,對于不誠信、粉飾業績甚至業績造假,誤導投資者預期的公司,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
對中介機構而言,則要提高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勤勉盡責,提高業務水準。吳利軍表示,中介機構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參與者,要充分認識到投資者是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傷害投資者最終是要傷害到自身。維護了大局利益,維護了投資者利益,就等于維護了自身的利益。
“中介機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專業判斷能力,以自己的專業之長,為投資者提供理性判斷的真實信息,最終贏得投資者的充分信賴,在市場中贏得堅實的地位。”吳利軍說,對于那些一味貪圖高收費,不顧真實情況,幫助企業進行包裝甚至造假,騙取高價的中介機構,證券監管部門將記錄在案,同時他也鼓勵市場和投資者及媒體,與監管部門一起進行監督。
吳利軍再次提醒,廣大投資者要多學習、多分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謹慎作出投資判斷。應當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的態度,認真甄別,不盲目跟風。
(責任編輯:郭虹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