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葉檀:創業板再融資必須與退市機制同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0日 01:4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葉檀(微博)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創業板再融資初審權將下放到交易所。這是市場化改革的明確標志,但目前推出該舉措在時機上不成熟,也是激起投資者憤怒的不明智之舉。創業板推出再融資的市場化改革,必須與退市機制同步而行,否則市場難免將再融資認作為創業板上市持續圈錢的信號。

  中國證券市場的改革之路,是回歸市場本源,將上市備案機制、退市機制回歸到交易所,不再由證監會一統江湖。但目前,創業板在退市機制方面的探索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基于高市盈率發行的回歸尚未結束,卻傳出再融資的信號,顯然是在拆制度改革的臺。

  創業板再融資并非空穴來風,此前深交所有關人士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正在探索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雖然1月6日深交所辦公室澄清傳聞,但市場預期已成。

  創業板市盈率較高,一度位居全球第一。市夢率沒有什么不好,創業板指數下挫的關鍵原因是成長性不支持市夢率,管理人員與投行人士把財富之夢留給了自己,把垃圾與虧損留給了他人。投資者無法區分成長公司與欺騙公司,只好把所有的創業板公司估值打折,這與借殼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在美國交易所的命運如出一轍。也許市盈率在30倍以內的100多只股票中,有少數股票有投資價值,但風險仍然不容小視。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1年,創業板公司累計解禁53.36億股,股東和高管累計減持4.16億股,套現高達96.27億元。按照股份數計算,2011年創業板公司的解禁減持比達到7.8%。創業板造富的速度超過了其他板塊。2011年,創業板指數重挫35.88%,2012年兩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縮水8.58%,即便如此,創業板市盈率還在34倍左右。

  在沒有推出退市機制的情況下,搶灘再融資,是對創業板擴張的縱容,在低息資金的“引誘”下,很難保障收購擴張的質量。這是相當錯誤的激勵機制,在主板市場已經證明,對擴容與圈錢的縱容,無法打造有質量的上市公司,不能實現中國企業的飛躍,只不過養了一只只虛胖的企鵝。

  創業板上市公司大量超募,但一些公司很快出現現金流匱乏。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報,截至去年9月3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實際使用超募資金300.4億元,占超募資金預計使用總額的59%,占超募資金總額的26.7%。兩百余家公司中,已經有216家上市公司(占比約80%)使用超募資金,其中大禹節水等幾家公司超募資金已經實際使用完畢;另外,銀江股份等8家公司超募資金使用比例超過80%。如果能夠廉價再融資,這樣的公司永遠不會冷靜。

  為了緩解資金緊張,再融資已在試水。2011年11月18日,管理層宣布將啟動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債券的工作,在發行對象數量、發行方式等方面均參照《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很快,11月26日,向日葵樂視網攜手推出非公開發行公司債的計劃,擬發行公司債6億元和4億元。新規成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及時雨”。一旦再融資開閘,可以想象沒有回報與誠信約束、一直患有融資饑渴癥的上市公司將如獲至寶。

  相比中國創業板而言,在美國的中國概念股日子相當難過。根據羅仕證券的研究報告,2011年中概股以私有化為主,認為自己股價被低估的中概股紛紛掏腰包回購甚至主動退市,在24個私有化案例中有22個在2011年完成,預計2012年還有數量較多的私有化案例。美國投資者可以通過揭黑做空獲利,現在又可以通過私有化過程抬高股價再賺一筆。為什么中國投資者沒有這樣的紅利?關鍵在于沒有做空機制,沒有市場化的退市機制,管理層正在打擊內幕交易建立公平的市場交易規則,算是為未來的融券做空交易殺出了一條血路。

  利益群體中人大肆謳歌創業板再融資符合國際慣例,從美國納斯達克(微博)市場再融資說到韓國創業板,他們忘記提醒大家,所有的這些市場都有嚴格的退市制度,對于內幕交易與做空機制的打壓不會容情,市場因此不會成為單邊圈錢市,不會成為對上市公司與投行畸形激勵的市場。一個無退市機制的市場容許無度圈錢,不出問題才是奇哉怪也,好公司也被逼成了無法無天的“寵子”。

  筆者不反對創業板再融資,甚至希望更進一步,將上市的報備等全都放到交易所,不求“與國際接軌”,而希望實現真正的市場化。但在創業板推出退市機制之前就鼓勵再融資,筆者堅決反對。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