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11年IPO盤點:新股一路破發 瑞銀薦而不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4日 07:57  國際金融報微博

  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1年A股市場迎來277個新面孔,募集資金總額超400億美元,雖然與2010年超過700億美元的募資總額相比,大幅縮水,但在外部歐債危機加深、內部貨幣政策緊縮的大環境中,取得如此成績已屬不易,同期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兩大市場IPO籌資總額也僅為487億美元。此外,一直遭到市場詬病的“兩高現象”也有一定改善,2011年A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和發行均價大約分別為46倍和26元,較2010年的相關數據均出現明顯回落。

  我們在歡呼喜悅的同時,也不要忘記IPO市場依舊面臨很多挑戰:上市首日即破發的頑疾依舊沒有改觀,去年全年約有80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其中龐大集團的破發幅度超過20%,截至201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277個新“面孔”中仍有192家處于“破發”狀態;至于利益輸送、財務造假等老問題也是屢見報端……

  面對2012,我們相信伴隨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IPO市場的繁榮景象依然得以延續,對于未來A股IPO市場的走向,我們不敢妄言,但可以通過回顧以往,來加深我們對行業的理解,以期能為國內資本市場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公司篇

  破發量與質

  首日破發率27.79%  全年破發近七成

  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公司數量激增至77家,比2010年的26家有大幅增加。全年跌破發行價的新上市企業有192家

  ■ 本報特約作者 季曉

  發自上海

  資本市場的不斷下挫,上市企業的不規范運作,逼迫投資者“用腳投票”。2011年最顯著的現象就是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簡稱“破發”),無論是首日破發的公司數量,還是首日破發的跌幅,均有“搶眼”表現。

  首先,看看首日破發的情況。數據統計,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公司數量激增至77家,比2010年的26家有大幅增加,2011年的首日破發率達27.79%(2010年為7.45%),另外,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超過一成的公司有20家。其中龐大集團成為“破發雙冠王”:即上市首日跌幅最大,高達23.16%;同時也是破發新股中全年跌幅最大的,若以12月30日的收盤價復權計算,跌幅達到65.83%。

  在臨近年末的2011年12月29日,即四家創業板公司上市的當天,南通鍛壓金明精機雙雙出現破發,當日收盤跌幅分別為10.18%和15.76%。

  上述幾家的表現與前年相比,2010年奧克股份上市首日跌幅最大,跌幅9.91%;其后為齊翔騰達和天虹商場,上市首日跌幅分別為7.55%和7.35%,跌幅均比2011年要小。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全年破發的情況。據本報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年跌破發行價新上市企業有192家,破發率近七成。除了破發嚴重外,2011年的炒新“熱度”也降低了不少。

  其一,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盤漲幅21.35%,相對于2010年的41.90%而言,呈現了大幅的下降。

  其二,上市首日收盤價比發行價漲幅超過一倍的,2011年僅有6家,而2010年則有31家。從漲幅上看,2011年的六家依次為:東寶生物漲198.89%,江粉磁材漲了149.38%,冠昊生物漲146.76%,金磊股份漲123.93%,開能環保漲118.26%,山東章鼓漲幅105.90%。而2010年漲幅最高的新亞制程上市當天收盤漲幅高達275.33%。

  打新利與弊

  903家機構浮虧187.96億元   “鬧新”變“鬧心”

  2011年共有903家機構在新股首發中獲配成功,按2011年末的收盤價計算,鎖定期(三個月)的股票浮虧額近187.96億元,賬面虧損幅度過半

  ■ 本報特約作者 季曉

  發自上海

  由于首日破發逐漸成為常態,2011年的打新股,就不再是無風險獲利了。前面我們說過,2011年上市的282只新股中,上市當日破發就有77只,占比超過25%。同時,去年上市新股超過七成股價低于發行價。前面提到的首日跌23%的龐大集團發行價45元,就意味著“中一簽,虧一萬”;如果堅持到年末,持有龐大集團的虧損幅度則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打新股隊伍中,各種機構所占的份額也越來越大。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903家機構在新股首發中獲配成功,按2011年末的收盤價計算,鎖定期(三個月)的股票浮虧額近187.96億元,賬面虧損幅度過半。

  因考慮到機構有三個月的鎖定期,統計到上市超過三個月的234家公司中,上市三個月內破發的約有109只,占66.39%。而且在熊市背景下,新股也是“夜長夢多”——持股時間越長,破發概率就越大。

  由此看來,“搖啊搖”的打新股,機構與中小散戶一樣,由“鬧新”都變成了“鬧心”。

  去年12月28日,華寶興業基金(微博)官網上發布了一封致“尊敬的發行人、保薦機構”的友情提示稱,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決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暫停參與各發行人的IPO詢價,暫停接待各發行人、保薦機構的IPO路演。華寶興業基金解釋稱,根據目前國內股票市場狀況和近期新股詢價結果,近期新股發行節奏密集,發行人所處的行業面較寬,地域分布較廣,公司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對發行人的充分調研并給予科學、合理的詢價意見。

  事實上,當一個新股發行時,承銷商往往通過各種關系,邀請基金經理來參與詢價,以便盡可能拉高發行價。從這個角度看,承銷商對新股發行價實際上形成了“壟斷”,詢價機構更多地只是被動接受,市場化的詢價機制則無法發揮效用。有時,這種IPO詢價還被看成是利益輸送的另一條鏈條而備受質疑。因此,在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市場不景氣又導致新股頻頻破發的情況下,詢價機構再也不愿意“替別人數錢”,做這種損己利人的傻事了。

  不少分析人士預測,華寶興業拒絕IPO詢價,可能僅是基金公司“攤牌”的第一槍,將來會有越來越多機構來“用腳投票”。

  市盈率高與低

  2011年“盛極而衰”  逐步回歸理性

  IPO發行市盈率從高峰值俯沖下來,并非完全是由于熊市的拖累,而更是其自身內在的價值回歸需要

  ■ 本報特約作者 季曉

  發自上海

  2011年新股大面積破發,多數市場人士都將其歸因為IPO“三高”,即高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募資額。其中的高發行市盈率,顯然成為發行人與保薦機構的“過路財神”、創投VC/PE機構的“暴利狂歡節”,但卻把風險放大后轉嫁給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使得市場各參與方的利益嚴重失衡——這難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嗎?

  當這種嚴重失衡不能通過其他制度方式得以改變時,市場的“無形之手”就會顯現,來發揮其自身的調節作用。這一點,我們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下圖是2007年以來的IPO月平均市盈率與滬深300指數的月度比較,其中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因A股新股停止發行而沒有相關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IPO平均市盈率的上升幅度遠遠跑贏指數的上升幅度。這是因為,該階段是新股恢復發行期,特別是創業板推出所帶來的刺激作用,在創業板初期上市規模較小,供求關系出現短期緊張的情況下,新股IPO發行市盈率隨之節節攀升;而同期的上證指數,則因在2007年創出6000多點新高后,又大幅回落,隨后在3400點下方震蕩,以消化大小非解禁的實質性壓力,因而遠不如同期的創業板、中小板那樣“牛氣沖天”。

  不過我們又看到,自新股恢復發行以來,IPO平均市盈率呈現了一波較大的上升之后,在2011年“盛極而衰”,并已經出現了回歸,回到了恢復新股發行之前不遠的發行市盈率水平。換句話說,隨著創業板、中小板熱點的降溫,新股IPO發行市盈率也逐步回歸到理性區域。

  由此我們認為,IPO發行市盈率從高峰值俯沖下來,并非完全是由于熊市的拖累,而更是其自身內在的價值回歸需要。

  綜上所述,通過對2011年度新股發行市盈率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創業板盛宴的盛衰過程,也對這“第三大熊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紅與黑

  67 家公司通過審核未上市

  本報統計顯示,2011年共有67家IPO審核通過但未上市的公司。主板公司就有11家,30家創業板,中小板塊有26家,7月份過會未上市的企業高達5家,也就是說這5家企業為等證監會一紙批文已耗時5個多月,其中嶺南園林過會最早,于2011年7月6日便成功過會,距今已近半年時間。下面我們就看一下距今過會時間排名前十的企業,如圖:

  上述十家企業中,宏豐電工與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將于1月初上市,而其余8家企業上市日期都還未確定,據了解,這八家企業無一例外都曾被相關媒體曝光。如嶺南園林被媒體曝光其董事長麾下公司曾被卷入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博雅生物因為其相關產品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等,奇怪的是,這些被媒體曝光的企業很少會為此作出公開解釋。

  粵蘇浙“貢獻”

  129家IPO企業

  2011年12月29日,金明精機等四家企業的成功上市為2011年的A股IPO市場畫上圓滿句號,本報統計數據顯示,廣東以47家企業成功上市成為2011年A股市場地區排名的領頭羊,江蘇、浙江分別以44家企業和38家企業緊隨其后。排名靠前的地區,其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排名靠后的地區,這說明各地區的上市企業數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聯,具體關系會是怎樣呢?2011年各省市上市企業數與GDP排名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了解到,除了廣東與江蘇,其余省市的GDP排名與上市企業數排名并不吻合,這說明上市企業數與當地GDP總量并不是完全匹配,但這并不能表明某地區的上市企業數與當地經濟發展無關聯。

  券商篇

  券商榮與辱

  在被否的71家公司中,國信證券‘獨中七元’成為保薦企業被否數‘第一’券商

  ■ 本報特約作者 季曉

  發自上海

  承銷保薦費134億元

  新年伊始,伴隨著2011年A股IPO市場悄然落下帷幕,在這一場滲透著各方利益角逐的宏大財富盛宴中,保薦企業上市的各大券商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平安證券(微博)和國信證券依舊領跑市場,而保薦項目超過兩位數的券商達到7家,依次為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微博)海通證券(微博)、民生證券(微博)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微博)。如圖1:

  雖然平安證券依舊領跑市場,但領先優勢卻在縮小,去年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的保薦項目分別為31個和28個,而2010年這兩項數據分別為38個和31個,差距縮小明顯。

  去年一共有57家券商保薦277家企業成功上市,承銷與保薦費用合計達到134億元,與2010的159億元承銷與保薦費用相比出現小幅回落,平安證券以超過15億元的承銷費用拔得頭籌,成為承銷保薦數量與收入的雙料冠軍,國信證券以近12億元的承銷費用緊隨其后,民生證券上升明顯,繼2010年以3.3億元的承銷保薦收入躋身前20,去年以5.1億元的收入強勢擠入前十,排名第七,而2010年以4.8億元的收入排名第16位的宏源證券卻風光不再,去年以1.5億元的收入排名第29位,下降明顯,合資券商中德證券的收入更是由2010年的3.36億元下降到去年的2657萬元,排名也由前20位下降到第55位,堪稱2010年“最悲情”券商;而昔日傲立群雄的大型券商只有中信證券擠進前十,排名第四,與2010年相比,上升一位。去年承銷與保薦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保薦項目總數達到142家,占比51.3%,承銷費用總額為71.2億元,占比53.1%,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承銷與保薦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如圖2所示。

  瑞銀成就破發之“王”

  在券商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其保薦項目的后期表現如何?本報統計顯

  示,截至201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277家新上市企業有192家遭遇破發,瑞銀保薦的龐大集團成為“破發”之最,目前價格為6.15元,而發行價格是45元,跌幅達到86%,在185家上漲的企業中,東興證券保薦的東寶生物以409%的漲幅排名首位;在保薦項目4家以上的券商中,建銀投資與東吳證券以100%的破發率并列第一,其中建銀投資保薦的5家上市企業分別為華峰超纖、內蒙君正、億通科技長海股份九牧王,東吳證券保薦的4家上市企業分別為電科院廣電電氣科斯伍德飛力達華泰證券以85.7%的“破發率”位居次席,除了建銀投資和東吳證券,另有19家保薦企業在4家以下的券商保薦項目全部“破發”。

  華泰聯合證券“六連敗”

  券商保薦項目被否情況也值得關注,去年全年共有71家企業被否,在被否的71家公司中,國信證券“獨中七元”成為保薦企業被否數“第一”券商,其保薦的千禧之星珠寶、瑞明工業、廣信農化、福建諾奇、深圳中航信息、上海豐科生物科技、盛瑞傳動均被否。

  華泰聯合證券有6家公司被否,分別是上海龍韻廣告、今天國際物流、淑女屋、山東金創、欣泰電氣、許昌恒源發制品。

  其他券商方面,海通證券保薦的4家公司被否,分別是瑞爾精密、朝歌數碼、井泰石油和神舟電腦。而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中信證券均有3家保薦企業被否。除此之外,安信證券、渤海證券、財通證券各有兩家公司被否。

  2011年券商大事件

  中信證券:謝風華案受審

  2011年11月28日下午,中信證券投行部前執行總經理謝風華,以及他的妻子華泰證券投資部原執行董事安雪梅,雙雙站在上海浦東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審判。

  這是保薦人代表內幕交易的第一案。浦東法院11月24日在其網站上發布此起案件信息,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由于此案系新類型證券案件,刑庭將審慎處理。

  公訴機關的指控稱,時任中信證券企業發展融資業務部執行總經理的謝風華,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在內幕信息尚未公開前,自己購買并告知妻子購買了ST興業萬好萬家;累計成交金額達1000余萬元,獲利760余萬元。

  據媒體報道,其中,安雪梅炒作萬好萬家等股票重組事宜進行內幕交易,非法獲利167萬元。此外,謝風華夫婦在庭上對ST興業案的相關指控表示無異議,但否認在萬好萬家問題上存在內幕交易。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只是對金額進行了確認,接下來是對內幕交易的認定。謝和安涉及了幾十家重組公司,需要一件件地確認。”

  瑞銀證券:薦而不保

  作為比亞迪和龐大集團的保薦機構,瑞銀證券在兩單IPO變臉的同時,卻豪賺2億元的承銷保薦費。一方面,瑞銀證券詢價報告預測比亞迪業績竟然偏離10倍;另一方面,對于龐大集團,瑞銀證券曾強烈推薦機構給予成長性估值,離譜得讓人大跌眼鏡。

  大多數投資者都是根據瑞銀證券的保薦理由入手比亞迪和龐大集團的,如今都遭受了巨額賬面浮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保薦機構“薦而不保”的現象非常嚴重。有媒體統計,在今年IPO的266家公司中,有65家上市后業績(營業利潤)出現下滑,背后涉及到29家保薦機構和128名保薦代表。

  東北證券:保代秦宣被捕

  證監會調查發現,西南合成重組項目由東北證券擔任獨立財務顧問,東北證券指派具有保薦代表人資格的秦宣(時任東北證券公司北京分公司深圳市場部副總經理)擔任該項目的主辦人、現場工作負責人。秦宣通過參加相關會議,履行相關職責等,知悉了解西南合成擬收購北醫醫藥這一內幕信息,并將該信息泄露給其朋友周某。在內幕信息公開前,周某利用“蔣某”等賬戶買入“西南合成”股票597萬股,交易金額8951萬元;2010年10月26日至27日,周某買出514萬股,交易金額8399萬元,盈利817萬元。

  除泄露內幕信息外,秦宣還利用“任某某”賬戶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買入“西南合成”股票9萬股,交易金額140萬元,獲利23萬元。

  平安證券:獲最嚴罰單

  由于平安證券及其保薦代表人對勝景山河的盡職調查工作不完善、不徹底,證監會對平安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保薦代表人林輝、周凌云采取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的監管措施。相比于此前類似的情況,證監會此次開出的罰單超出市場預期,被稱為“最嚴的罰單”。

  中國證監會最新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因在勝景山河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項目中,盡職調查工作不完善,對勝景山河經銷商、關聯方等事項核查不充分,向保薦機構平安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向林輝、周凌云采取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的措施。2011年11月29日,平安證券和相關中介機構正式收到證監會上述罰單。

  2010年10月27日,勝景山河IPO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但在同年12月17日勝景山河即將登陸深交所的前夜,有媒體發文稱其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等情況,監管緊急叫停,公司申請暫緩上市。

  海通與廣發證券:烏龍事件

  海通證券在道明光學上市保薦書上,姚記撲克竟然成了上市主體,而姚記撲克早已登陸A股市場,這些“低級錯誤”被視為證券業界的笑話。隨后,在廣發證券保薦的宜通世紀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廣發證券的前董事長王志偉的名字居然出現在其法定代表人的簽名欄上,而他早就從廣發證券離職。

  更讓人咋舌的是,作為監管層的證監會也在年底擺起“烏龍”。在一則《關于核準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中,證監會在日期上大玩穿越,發文日期竟比實際日期是拖后了3個月。業內人士甚至指出,2011年儼然成為資本市場的“烏龍年”。

  2011上市公司十宗“最”

  發行價最高:華銳風電

  華銳風電發行10.51億股,發行市盈率為48.83倍,發行價90元,刷新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最高紀錄。至2011年底,再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發行價超過它。

  發行市盈率最高:雷曼光電 

  雷曼光電發行價38元,發行市盈率131.49倍,成為2011年IPO發行市盈率最高的企業。該股在上市首日收盤價40.70元,不久創出44元最高價,之后便一路下挫,截至2011年末收盤價復權計算,漲跌幅-19%。

  發行市盈率最低:桐昆股份 

  桐昆股份發行價28元,遠遠低于國泰君安、中金公司等券商機構的預測,成為2011年發行估值最低的新股。發行市盈率12.22倍,屬于2011年發行市盈率最低,同時也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

  首日動態市盈率最低:衛星石化

  衛星石化首日收盤時動態市盈率僅有10.5倍。若按上市首日收盤價對應當時的加權季度收益,在2011年以來上市的中小板與創業板新股中,其是首日動態市盈率最低的一只。但由于目前嘉興板塊高價股甚少,35.65元的收盤價還是讓衛星石化成為了嘉興板塊第一高價股。

  首日漲幅最高:東寶生物 

  東寶生物7月6日在創業板上市時,首日一開盤漲幅即超過100%,一個小時后即逼近150%,因漲幅過高被實施臨時停牌。當日報收26.90元,漲幅198.89%,創下2011年以來新股首日漲幅最高紀錄。

  破發之最:龐大集團

  龐大集團首日開盤價格僅36元,最后以34.58元/股的價格收盤,跌幅達23.16%,成為去年首發日股價跌幅最高的公司。同時也是2011年全年跌幅最大的新上市企業。近期,龐大集團收購薩博成為泡影,公司股價也因此大跌。

  圈錢最多:中國水電

  中國水電以135億元的融資額在上證所上市,無疑成為2011年A股“圈錢巨無霸”IPO。中國水電在IPO過程中,主動將發行規模從35億股壓縮到30億股,并確定發行價格為4.5元。但即便如此,其網上中簽率也高達9.7%,創下當時三個月內新股中簽率新高,可見其發行之路頗為曲折。

  中簽率最高:雙星新材

  2011年5月27日,雙星新材公告稱,經統計網上定價發行申購情況,網上定價發行的中簽率高達65.52%。當時這個數據一出來便招來市場一片“罵聲”和“諷刺”。

  最波折IPO:八菱科技

  八菱科技上市一波三折:2011年4月首發申請獲證監會批準獲得通過,卻于6月7日因詢價機構不足20家而中止發行,成為A股首例因詢價對象不足而暫停上市進程的公司;而后好不容易過會,接著又有某老總淚灑現場,涉險過關的傳言;此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掛牌前夜八菱科技董事長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消息,使其上市更添“八卦”色彩。

  最失敗IPO:勝景山河

  2010年10月27日,勝景山河IPO獲證監會發審委通過,但在12月17日勝景山河即將登陸深交所的前夜,有媒體發文稱其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等情況,監管緊急叫停,公司申請暫緩上市。2011年4月6日,證監會發文決定勝景山河在招股說明書中未披露關聯方及客戶信息,構成信息披露的重大遺漏。勝景山河首發申請未獲通過。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