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中冶、中國西電等一批新股集體破發震動了整個市場,2011年1月華銳風電、天瑞儀器等一批新股再次集體破發再次震動了整個市場。一時間,新股破發的幅度之深,新股破發的面積之廣,在歷史上是少見的,A股歷史上最嚴重的破發潮正洶涌而來。那么新股集中破發說明了什么?
這是新股發行機制不完善的嚴重后果。新股IPO詢價改革以來,總體效果不明顯,改革前的發行市盈率最高為130倍左右,而改革后發行市盈率高達150倍左右,創下歷史新紀錄,一級市場上新股發行價越來越高而二級市場負擔越來越重,新股集體破發正是市場的這種沉重負擔的反映。
破發的新股將全體申購者全線套牢之外,更是向新股發行體制提出挑戰:新股怎樣發行才合理?新股怎樣定位才合理?不是嗎,招商證券當時的發行價是31.00元,如今的市價才17.50元左右;不是嗎,亞星錨鏈當時的發行價是22.50元,如今的市價是18.50 元左右,其中的折扣有多少?根本的問題完全在于發行價實在是脫離了其成長性。
從“新股不敗”到“新股必敗”,從過去的新股“神話”到今天的新股“笑話”,根本的問題就是那些新股的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高發行價在作怪。特別是新股的高價發行問題,嚴重透支了公司的業績,透支了公司的價值與發展性。 程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