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盤就把一個月的工資5000多塊賠進去了!”經歷了前一天新股破發驚心動魄的打擊,投資者張先生昨天還沒緩過神來。中了一手新股,卻遭遇了A股難得一見的5只新股全破發,張先生質疑新股發行價定得過高才會跌得這么狠。而近日當當網與投行“對罵”一事,也事起新股發行定價“不合理”。業內專家表示,投行與上市公司“綁定”終生,沒準兒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上市公司做百年老店
還是圈錢就跑
新年以來,與張先生一樣被套住的股民數以萬計。據統計,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共21只,其中已經有14只跌破發行價,9只新股更是首日就遭遇破發,破發率達66%,這一比例A股市場罕見。2010年以來上市的新股,破發數更多達92只,遠遠超出之前各年份的破發股數量。對于這樣的結果,恐怕不是什么“偶然性”能解釋的。憤怒而無奈的股民紛紛將抨擊的矛頭指向新股發行保薦制度,指責機構和上市公司聯手抬高新股發行價。
“市盈率這么高,能不破發嗎?”張先生說,一些上市公司根本就沒想著做成“百年老店”,只想著怎么從投資者手中圈錢,之后功成身退。
昨天,一位證券公司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確實有一些機構與公司“心意相通”,抬高新股發行價。這樣一來,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當然高興,機構也高興,因為上市費用是按照籌資總金額一定比例提取的,新股發行價越高,收費也越高。以一家市值為10億元的公司計算,上市成功后投行至少能賺上千萬元。
國外投行為何頻頻壓低
國內企業發行價
近日,當當網CEO李國慶在微博上炮轟投行,并與兩名被疑身份為摩根斯坦利員工的女網民展開罵戰,引發諸多網民的圍觀。雙方爭論的焦點說白了也只有一個:李國慶嫌投行給當當網定價過低,以至于少賺了不少美元。
記者查詢到,當當網上市首日大漲87%。一位分析師表示,公司IPO募集的資金只能以最終確定的發行價來計算,而不是上市首日經過漲跌之后的收盤價。由于當當網最終確定的發行價和上市首日收盤價有較大差距,讓李國慶覺得當當網原本能募集到更多的資金。但他表示,從以往的情況來看,高盛、大摩等國際投行承銷的很多股票上市以后的漲幅都比較“兇猛”,當當網并不是個例。
業內專家分析,國際大投行對海外上市渠道的壟斷是個客觀現實,但美國是一個成熟市場,投行要考慮股票發行成功的可能性,低價可以讓更多投資人購買股票。此外,壓低發行價后,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行往往持有上市公司的低價原始股,上市后便可以獲取最大利益。
交易所警告投行
不要高估股價
針對近期屢屢出現的新股破發,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日前表示,破發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是對企業估值的認識差異造成的。她呼吁投行重視新股發行定價環節,對市場負責。
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表示,一些海外市場是采取上市公司保薦人“終身制”。保薦人保薦的企業如果出問題,保薦人也會受到處罰,問題嚴重的還會被摘牌,甚至會遭到行業禁入。
與之相比,國內保薦人只需當3年“保姆”,即使公司上市出現業績下滑,甚至退市摘牌等,也不影響機構對下一家公司進行上市保薦。
業內專家建議,我國新股發行制度要深化改革,不妨借鑒一下國外市場的成功經驗,可以考慮引入上市公司保薦人“終身制”。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