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潔云
醞釀已久的新股發行體制第二階段改革終于推出。10月12日,證監會出臺《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并于11月1日正式啟動。
此次改革內容主要涉及新股報價和配售環節。市場在給予相當關注和肯定,希望“三高”問題(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額)能夠有所遏制的同時,也對未來更為徹底改革寄予期待。
意欲何為:新股定價更趨理性
“使報價意愿真實體現,新股定價更趨于合理,是本輪新股發行改革的核心目的!庇⒋笞C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李大霄指出,此次改革存在兩大亮點:即提高新股發行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加大定價者的責任,以及擴大詢價機構范圍,改變定價格局。
“機構投資者會在報價上更趨于謹慎,競價會更為充分一些!币患掖笮腿瘫K]代表人表示。在改革之前,新股的網下配售采用的是對全部有效申購進行同比例配售,所有有效的報價機構均可以獲配股份,由于認購踴躍,單個機構獲配股份數量較少。改革之后,在具體的操作上,將由券商和發行人事前確定網下配售的數量,再通過隨機搖號的方式,確定一定數量的可獲配機構,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將會有所提高。
詢價對象的擴軍也備受外界關注。中國證券業協會登記備案的新增名單顯示,主承銷商推薦的IPO新增詢價機構為77家。除了市場關注的私募機構外,還包括各級國有企業及控股企業、創投機構和部分實業公司。
成效幾何:新規能否遏制“三高”瘋狂
自去年6月新股第一階段改革措施實施以來,新股發行“三高”及破發現象便屢見不鮮。
Wind數據顯示,從2009年6月至今年9月新股重啟一周年之際,創業板128家公司IPO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6倍,最高發行市盈率達126.67倍;超募資金573.98億元;中小板IPO共211家,平均發行市盈率51倍,最高發行市盈率90.36倍,超募資金1020.12億元。
外界對于此次新股發行的深化改革普遍關注的焦點便是,新規是否能夠成為遏制“三高”問題的一劑良藥。
李大霄認為,新規的推出,會使“三高”問題有所緩解,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這中間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而對于備受市場詬病的新股“破發”問題,業內人士則表示并非發行制度上的缺陷。某券商投行部老總指出,新股破發是國際市場上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市場表現不佳時甚至成為新股發行的常態。
對于同樣受到爭議的巨量超募過去的“圈錢論”。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表示,行政審批制下,企業為了上市,在券商指導下小心翼翼申報的募集資金額度也是按照相關規定和慣例量體裁衣湊出來的。由于實行發行定價市場化改革,但那一套事前實質性行政審批并未相應改掉,這樣就鬧出了所謂事前申報批準的募集額和市場化定價募集額的差距和矛盾,出現了所謂“超募”問題。監管規則和監管理念需要隨著市場化改革本身而與時俱進。
路向何方:讓發行市場化更徹底一些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改革并沒有解決發行制度和發行過程中的實質性問題。各方關于整個發行制度更為徹底的市場化顯得十分迫切。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康表示,高市盈率的根本問題還是在于發行需求與供給的嚴重不平衡。他同時指出,此次改革內容還是集中于定價配售環節,對于完善保薦人制度方面改進的力度仍不夠明顯,應推出有效措施強化保薦責任。
而此前熱議的存量發行、儲架發行以及賦予券商自主配售權等方面的內容在此次改革中也沒有涉及。有投行人士表示,雖然此次新規給予主承銷商自主推薦機構投資者的權利,但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國內券商在整個定價發行過程的話語權依然較弱,無法通過自主配售來優化發行人股東結構及穩定后市表現,建議在定價和發行方面給予券商更多的靈活性和決定權,使券商的權利和義務能夠對等。
李大霄則表示,這次改革堅持了市場化方向,雖然離真正的市場化還有距離,但已經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可能一步到位,還是要循序漸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