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間證監會正式出臺了《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新股發行第二階段的改革措施將于11月1日開始施行。
第一輪新股發行改革意在提高網上申購的中簽率,而第二輪改革則劍指新股發行價格虛高的現象。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評價道,此次改革使得中國的新股發行又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將對抑制新股發行價過高的現象產生一定的效果。
三招壓制高發行價
此次新股發行改革提出了三方面的措施解決高發行價的問題。首先,根據每筆配售量確定可獲配機構的數量,再對發行價格以上的入圍報價進行配售,如果入圍機構較多應進行隨機搖號,根據搖號結果進行配售。
其次,擴大詢價對象范圍,充實網下機構投資者。主承銷商可以自主推薦一定數量的具有較高定價能力和長期投資取向的機構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配售。
第三,增強定價信息透明度。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須披露參與詢價的機構的具體報價情況。主承銷商須披露在推介路演階段向詢價對象提供的對發行人股票的估值結論、發行人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或其他等效指標。
將產生一定效果
“新股發行第二次改革對于解決高發行價問題會有一定效果。”李大霄認為,新規的精髓在于提高了網下配售的風險。
“以往參與網下配售的投資者光是按照比例來配售,即使投資規模較大,但實際能買到的股份比重并不多!崩畲笙鼋忉尩,“新規之后有些投資者可能一股都買不到,而中簽了的投資者則是申報了多少金額就買到了多少股票,這使得單個投資者的風險加大,迫使他們在詢價的階段不得不比以往更為謹慎,也降低了盲目出高價的可能。”
湘財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李康則表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還不能稱得上是改革,充其量是一次微調。他認為新規對于新股高發行價能夠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還有市場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也有弊端,如果一個機構在網下配售時獲得的股份過多,則有操縱股價的可能。
從理論上講,新股發行估值水平的降低有利于打新資金收益水平的提高。不過李大霄則認為,改革之后新股在二級市場的盈利空間則不好預估。上述市場人士稱,即便發行價有所降低,打新的收益還要視新股上市之后的表現而定。
采寫:南都記者 劉昊 實習生 蘇曉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