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7日,第1次至第4次創業板發審會召開,審核7家企業的發行申請。此后,優中選優的一批批“最具成長潛力”的創業板公司登陸A股市場。
特別是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相比于后來者,在質地上應該是非常優秀的。
時隔一年,百余家創業板公司“高成長性”的金字招牌黯然失色。根據截至8月底已公布的數據,創業板113家企業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僅25.8%,而同期主板公司的業績增長率為56.9%、中小板公司的業績增長率為46.8%。
其中,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至今年年中已有7家公司業績下滑,占比達四分之一,如寶德股份上半年凈利潤下降82.07%,捍衛科技下降49.78%,網速科技下降29.97%。
自創業板開板以來,超募現象就如影隨形。百余家創業板公司手中握有天量超募資金。據了解,迄今為止,創業板超募資金供給500多億,從半年報信息來看,目前絕大多數創業板超募資金尚未找到去向。而一些公司在安排超募資金使用時,提出了永久補充流動資金、購買房產等飽受市場爭議的方案。
除了大筆超募資金,創業板公司的高官們似乎正在“功成身退”,出現了一批離職潮,同時創業板解禁大潮也隨之降臨。
對于這些因 “個人原因”,或者“工作需要”而辭職的高管們,我們有理由懷疑高管們為了套現而選擇離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