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寒汀認為,新股“破發”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它打破了以往新股不敗的神話
本報記者 于德良
去年IPO重啟以來,從招商證券率先“破發”,到中國西電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再到創業板首只“破發”股星輝車模加入“破發家族”,市場人士對新股高發行價、高市盈率背后的詢價、承銷機構都頗有微詞,認為目前的新股發行動輒出現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反映出機構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沒有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因此,實行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機構詢價環節必須改革。
在日前舉辦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上,針對部分機構以盈利目的、抬高報價的行為,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指出,詢價機構在發行定價這個環節不能唯利是圖,要擔負起對定價、對市場、對小投資人正面引導的重任。
平安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董事總經理龔寒汀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新股高定價、高市盈率發行,主要原因是市場上流動性資金太多,但缺乏好的、多樣化的投資渠道。此外,詢價機制規定了‘價高者優先獲配’、‘同比例配售’等原則,會使得一些機構為了獲取入圍新股配售的資格,詢價時競相報高價,并最終以發行價格認購其所獲配的數額。這樣做從道理上講是沒錯的。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依靠行政的干預,還是應該采取市場化的方式。”
龔寒汀認為,新股“破發”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它打破了以往新股不敗的神話。特別是中國西電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無論是對機構還是對個人投資者都是實實在在的信號,市場將會反向促使詢價機構的報價行為更為謹慎合理,同時對“打新族”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按照現行新股發行制度規定,詢價報價低者可能失去參與網下配售的機會,報高價者,相反卻可以參與配售。而報高價者無需為高報價承擔風險。因此在這種詢價機制下,新股發行價自然是越詢越高。
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就此認為建議,具體的詢價方法可以稍作改革,譬如,將詢價機構的詢價報價作為該機構網下配售的認購價。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改變現行等級累計承銷費用計費方式,如超募資金部分不再計入承銷費用;加強對機構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對出高價者延長禁售期、限定最低的網下申購有效百分比,通過微調發行機制而非直接的行政干預手段,完成市場化定價操作;等等。
實際上本周二申購的三五互聯、鼎龍股份、中青寶、歐比特四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74.7倍,較之前已明顯降低。分析人士認為,可能與近期新股頻頻“破發”、機構出價謹慎有一定關系。
“歸根結底,機構的詢價行為應該讓市場化來解決。”龔寒汀認為,可以考慮擴大詢價機構的范圍,比如基石投資者、私募基金等,這樣一來,樣本增加了,覆蓋面廣了,新股定價會更趨合理。還有,可以考慮放開定價權的基礎上,適度放開配售權。
總之,通過對現行詢價制度的完善,強化各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將使得我國發行機制更適合證券市場發展,進而實現新股市場化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