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股破發潮帶來了極大震撼力,不僅主板刷新了破發速度的新紀錄,而且這輪沖擊波開始從主板迅速向創業板蔓延。新股的接連破發,引發了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的深刻反思。
截至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中國中冶、中國化學、中國西電等一批質地優良個股紛紛“破發”,中國建筑、中國重工等也瀕臨破發之虞。連開市不久的創業板也首開破發先河。
多位業內權威人士與專家均認為“破發”現象背后,是此次改革暴露出來的一大問題,即發行市盈率過高。
中信證券資本市場部孫毅建議說,可賦予主承銷商一定程度的自主配售權,通過將不同的報價和購買意向同股票分配數量相聯系,以促使投資者反饋自己真實的認購意向。例如,網下發行部分的20%,這部分股票配售給報價接近最終發行價格的機構。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輝也表示,A股新股定價環節與股票分配環節存在脫節的情況,導致累計詢價市場化定價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發揮。因此,他建議,在詢價階段,提高網下配售比例,特別是提高大型機構投資者的配售比例,發揮大型機構投資者的價格發現功能。
與高市盈率發行相并行的一大現象是,隨著市場的日漸好轉,新股發行中的超額募集資金現象愈發嚴重。數據顯示,2009年A股市場共超額募集資金為699 .82億元,中小板實際募集資金幾乎是擬募集資金的2倍,創業板則接近3倍。很多上市公司超額募集資金規模巨大,資金利用效率讓人產生質疑。
針對這一問題,王軍輝建議,對于嚴重的超募情況,可以縮小發行股本,減少對資本市場的資金需求壓力。
與此不同的是,部分券商則給出其它解釋。廣發證券總裁李建勇表示,在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機制下,資金超募是一種客觀存在、正常的現象。“資金超募不等于圈錢,是市場化定價的結果!
李建勇進一步建議,在適當的時候,應引入存量發行和儲架發行。存量發行是成熟市場常用的新股發行方式,它的特點是從原有的股東股份中分割出一部分向社會公開發行。而儲架發行是針對上市公司投資金額較大、時間跨度較長的項目,監管部門一次性審核其發行申請,然后由公司、承銷商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分次擇機募集資金。
瑞銀證券董事總經理趙駒也表示,國際資本市場存量發行方式值得借鑒,有助于緩解目前國內IPO超募較為嚴重的問題。趙駒認為,引入國際通行的存量發行方式,需要參考其可借鑒的方面,完善市場法規,并考慮通過試點的方式積累經驗并逐步推廣。
在發行制度的末端,退市制度的完善和變化也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年初召開的2010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要求,積極推進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創業板退市機制。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當前A股市場垃圾股投機猖獗,嚴重扭曲了股價信號,扭曲了股市資源配置的功能。其原因就來自退市制度,現在的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董登新建議,增設凈資產退市法則,就是凈資產連續兩年為負數的直接退市。同時,對接場外市場O T C,打通“死緩”通道。治理的目標就是讓超級垃圾股更有尊嚴地退市,還原股價信號的真實性。
這方面,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則強調,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必須堅持“堅決不能開歷史的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