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股發行陷圍城 改革八次仍引發激烈爭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 04:08  廣州日報

  改革八次仍引發激烈爭論

  每股收益僅1元多,發行時卻賣出88元的高價,簡單換算要近百年才能收回投資……類似的新股非理性高價發行,再次引發監管層對新股發行改革效果的反思。自1992年以來,新股發行改革已有八次,至今仍難真正突破新股發行價虛高“圍城”。

  專題文/ 記者李成

  昨日,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上,來自監管機構和市場各界人士進行了激烈辯論。會上提出的新股存量發行,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目前,新股發行中出現的新問題在哪里?有什么新的解決思路?

  機構高報價遭指責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成為IPO最活躍的國家,共有187家公司通過IPO募資約505億美元。高價發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資金的三高現象,正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1月5家中小板公司預計募資26.47億元,實際募資達53.69億元,超募102.82%。

  “三高”現象原因何在?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昨日稱,在新股發行上市過程中,詢價機構整體報價偏高,或是部分詢價機構不能到位盡責,簡單以股份盈利為目的,存在抬高報價水平的傾向。

  詢價機構之所以頻報高價,一是怕報價過低失去機會;二是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本少,即便發行價過高,風險也有限,從而詢價機構可能與承銷商形成利益同盟。以“第一高價股”世紀鼎利為例,共有82家機構參與該股票發行報價,機構開出的“價碼”普遍都不低,最高報價達130元。

  詢價對象評估機制缺乏

  由于我國缺乏對詢價對象信用狀況的評估機制,難以約束對詢價對象信用,一些詢價機構即使非理性報價和漫天喊價,管理部門也似乎無可奈何。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昨日表示,協會對2009年新股詢價與申購業務中出現不規范行為的44家詢價對象發出了書面提醒函。

  問計

  新股存量發行或率先破冰

  新股發行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

  瑞銀證券董事總經理趙駒昨日表示,目前很多發行都是貼近市場發行的,但也應考慮存量發行,應該更多地考慮培養投資者長期持有股票的理念。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2009年11月6日就曾表示,許多創業板首批掛牌企業中存在資金“超募”現象,證監會今后將考慮借鑒國外存量發行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方案在新股發行改革中或率先破冰。

  不過,盡管在證券市場實行存量發行是國際慣例,但目前國內存在著法律障礙。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公司法》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及時修訂《公司法》,為存量發行讓路,是證券市場發展的趨勢。

  除了存量發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劉慧敏建議,未來新股發行改革可以考慮取消鎖定期,隨著解禁臨近,則股價受到影響,鎖定股份過多,容易受到市場操縱。另外,還可以適當縮小累計詢價區間。

  弊端

  高價發行問題不少

  一、新股詢價跑了調

  按新規定,機構投資者不能參與網上申購,而在網下配售新股過程中,為獲得資格,許多機構詢價時盲目報高價。

  二、新股發行市盈率飆升

  2009年6月改革前,證監會實行“窗口指導”,新股市盈率基本在30倍左右。而改革后,新股市盈率飆升,1月份發行的28只新股平均市盈率67.79倍;第四批創業板公司更達到88.62倍。

  三、資金超募浪費巨大

  據統計,近期63只新股平均超募超過一倍,其中,世紀鼎利超募了479.52%。這樣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

  四、新股破發潮出現

  近日,多只新股破發。中國西電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成三年來首只首日破發新股。

  詞典

  存量發行國際常用

  存量發行是指公司發行上市后,原有老股東拿出手中所持有的股權賣給二級市場投資者,這樣總股本并不會變化,但引進了新股東,老股東同時也實現了減持。存量發行在國際上被普遍采用。有人研究了1980年至2001年在美國的4219個IPO案例,發現采用了存量發行的IPO為1830個,占IPO總數的43%。

  新股發行制度變遷

  1992年之前 內部認購和新股認購證。

  1993年 與銀行儲蓄掛鉤。

  1996年 全額預繳款按比例配售方式。

  1999年 對一般投資者上網發行和對法人配售相結合。

  2001年 上網競價方式。

  2002年 按市值配售。

  2006年 IPO詢價制+網上定價方式。

  2009年6月 完善詢價和申購報價約束機制,網上網下不能同時申購,網上單個賬戶設上限。

  熱評

  高價發行曝利益黑洞

  新股高價發行和超額募集資金是我國股市痼疾。而十幾年來,盡管監管層先后進行了8次改革,但是越改新股反而賣得越貴。筆者以為,這同高價發行的利益黑洞始終未被真正觸及、市場詢價形同虛設不無關系。

  目前,股票發行費用中大部分為固定費用,只有承銷費用是變量,而問題也就出在這里。對承銷商而言,融資越多,將獲得越高的承銷費用。這大大刺激了承銷商推高發行價。更有甚者,對賭發行開始盛行,就是投行與擬發行公司之間就融資數額進行對賭,如果一個公司擬融資20億元,結果僅融到20億元,那么,承銷費率則比較低,如果超過20億元,則以某一超募額(比如1億元)為一個等級,每超過一個等級,承銷費率就提高一個層次,超募得越多,投行獲得的承銷費率就越高。由此,一些承銷商不遺余力地抬高新股發行價。以神州泰岳為例,中信證券給出了高達63.64~74.53元的建議詢價區間,最終以58元發行。業內估計,中信證券賺取的近1.2億元承銷費用中,將近1億元產生于高價發行帶來的超募資金。諷刺的是,神州泰岳曾在2008年欲上中小板卻因“公司業務風險過大”被拒。

  堵住這一利益黑洞的關鍵在于定價環節的詢價。如果詢價環節中,機構報價就是其網下配售價,如果監管層放開上市資源,取消鎖定期,新股上市首日將屢屢破發,那時,誰還會掏白花花的銀子去買套呢?(李成)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