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的接力棒正傳向創業板。
據上海聚源數據統計顯示,自招商證券去年12月15日破發以來,大盤新股前赴后繼加入破發陣營,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以昨日收盤價計算,共有6只創業板公司發行價距離破發僅一步之遙。業內人士認為,新股破發潮的背后是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的冷思考。
高估值難以為繼
數據顯示,以昨日收盤價計算,梅泰諾、上海凱寶、福瑞股份、天源迪科、臺基股份、星輝車模這6家創業板公司股價均接近其發行價。其中,星輝車模、臺基股份和上海凱寶的收盤價較發行價溢價不到3%。而這6家創業板公司均是今年剛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星輝車模和臺基股份更是本月20日剛剛才上市。
“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發行市盈率偏高。”昨日,齊魯證券策略研究員尤文靜指出。
以創業板上市批數來看,截至目前已經有4批50家創業板新股上市。盡管創業板以加速發行的態勢在發展,但發行估值重心卻在節節攀高。其中,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56.60倍,第二批平均市盈率為83.59倍,第三批平均市盈率為78.11倍,第四批發行市盈率卻達到了88.6倍。此外,首批平均發行價25.43元,第二批平均發行價28.51元,第三批平均發行價33.57元,第四批平均發行價則達到了39.89元。
而實際上高價發行的現象已成為新股一大特色。據Wind統計,自2009年6月此輪IPO正式開閘以來,首發平均市盈率基本呈現逐月上升的態勢,從2009年6月的32.9倍一路上升到2009年12月的65.45倍。截至昨日,1月份新股的平均市盈率為67.58倍。
發行制度近期有望改革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目前新股發行制度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已經威脅到市場的健康發展。
“發行人以‘市場化定價’之名,行‘圈錢’之實,整個新股發行完全進入一種畸形狀態。”長江證券策略部高級分析師鐘華表示,從IPO重啟時的30多倍一路攀升,某些股票已經完全被泡沫所淹沒,制造了當前股市中最大的泡沫。
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指出,目前新股發行制度存三個缺陷:首先,在詢價環節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沒有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詢價流于形式;其次是發行過程中有違公平原則,過度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再次,新股發行過程中以資金量作為配售的主要依據,將大量資金吸引到認購新股的行列之中。
《大眾證券報》最新獲悉,監管部門已開始積極研究對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進行調整,近日將開會研討,內容主要集中在詢價制度、詢價的有效性、新股分配機制、存量股份的發行以及審核制度等幾個方面。“上周我們就收到監管部門發來的文件,明天我就去上海參加這個關于發行制度的研討會。”昨日,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
而近期有消息稱,未來或將初步詢價與累計投標詢價合二為一,即取消初步詢價,進行一次性投標詢價。“之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詢價一貫分兩步走,初步詢價往往只有不超過5家機構參與,這非常便于承銷商暗箱操作。而由于參加初步詢價的都是在業內有號召力的大型機構,因此初詢之后定下的價格區間,很難在累計投標詢價階段被打破,這就使得初詢的定價有誘導嫌疑。因此,如果取消初步詢價,改為一次性競價,對控制新股的市盈率能起到一定制衡作用。”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本報記者 劉揚